常宗范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院,467000)
我院神經內科于腦出血恢復期使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效果確切,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3年6月~2013年9月神經內科住院部收治的腦出血恢復期患者21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昏眩暈、頭痛、偏癱、肢體麻木、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
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07例,男52例,女55例;年齡48~71歲,平均(52.3±4.17)歲;病程1~5d,平均(2.37±0.36)d;出血量6~30mL,平均(17.51±3.65)mL。對照組107例,男56例,女51例;年齡49~67歲,平均(54.6±3.51)歲;病程1~6d,平均(2.25±0.41)d;出血量7~35mL,平均(16.47±4.01)mL。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無明顯差異。
臨床診斷: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結合頭顱CT或MRI診斷,排除需外科手術治療的腦出血患者[1]。
214例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治療原則:臥床休息、亞低溫療法、控制血壓及保持內環境穩定、甘露醇降顱壓、預防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使用神經節苷脂營養腦神經等。
在此基礎上,待病情許可,治療組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口服,方劑組成:姜半夏12g,天麻15g,茯苓30g,白術12g,甘草20g,陳皮15g,熟地黃12g,澤瀉15g,丹參30g,酸棗仁10g,生姜3片。水煎300 mL。方法:每 天1劑,早、中、晚分服,15d為1個療程;以NIHSS評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作為療效指標,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臨床差異。
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上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NIHSS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NIHSS評分比較(±s)
腦出血指非外傷性質的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為中老年患者臨床常見疾病,常由高血壓、腦血管畸形、動脈瘤、氣候變化、情緒激動、飲酒等原因誘發,起病急,病情重,療程長,并發癥多,如不能有效醫治,致死及致殘率高。依據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患者的實際情況,臨床治療方法可分為內科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案。以中醫學理論來看,本病屬“中風”范疇,多發生于情志過激,勞累過度、暴飲暴食等時機,因人體氣血陰陽運行失常、臟腑功能失調,致虛損、痰濕、風火及瘀滯交作,上犯于腦,離經之血阻于腦脈,瘀血阻絡所致,蒙塞清竅,活血化瘀為其治療原則。
半夏白術天麻湯記載于清代著名醫學家程國彭的《醫學心悟》,由姜半夏、天麻、茯苓、白術、甘草、陳皮等數十味中藥配伍而成,具有通腑泄熱、熄風清火、豁痰開竅的功用。其治療機制是消除脾失健運化生出的風痰瘀塞。其中姜半夏降逆止嘔,熄風平肝;天麻平肝熄風、開竅化瘀,共為君藥。白術為臣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加之甘草、陳皮等補脾益氣、理氣化痰、補氣固表。諸藥合用,達到了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祛瘀生新、開竅醒神的功效。現代研究也證明,本方中的中藥成分具有確切的正性肌力作用,可顯著增加心輸出量,改善腦血流供應,改善微循環,增加缺血部位血管內皮細胞內NO的含量,降低血栓素A2、內皮素水平,對缺血半暗區神經元和膠質細胞損傷有確切保護作用[2],還能減緩神經膠質細胞對腦組織損傷的反應和內環境穩態的改變,縮小梗死灶[3],起到緩解腦水腫及預防再次出血的藥理作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為純植物配方,毒副作用低,神經內科使用安全,在治療過程中未見臨床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使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腦出血恢復期方法簡便,可明顯縮短療程,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呂鶴,張魏,袁云.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0,2(3):137-138.
[2]何俊英.小兒腦出血恢復期81例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1993,1(2):114.
[3]劉艷,羅祖明,冀玲,等.半夏天麻白術湯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損傷保護作用[J].華西醫藥雜志,2010,19(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