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胡曉偉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262100)
腸梗阻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腸內容物排空受阻,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1]。腸梗阻起病急,常表現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及時手術是治療腸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術后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避免并發癥。我院采取綜合性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本組病例為2013年3月~2014年3月來我院就診并確診為腸梗阻需手術治療的患者73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0例;年齡18~76歲,平均37歲?;颊哂胁煌潭鹊膼盒摹I吐、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癥狀。其中5例既往無腹部手術史,13例有1次手術史,46例有2次腹部手術史,9例有3次及以上腹部手術史。
完善相關檢查,確定腸梗阻的類型,需要手術的患者需做術前檢查。手術治療,以解除腸梗阻,分離粘連,以保護腸管正確的解剖結構為原則。
1.術后觀察:術后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電圖、呼吸、血壓,觀察患者惡心、嘔吐、排氣排便的情況,常規吸氧。術后6h內取斜坡位或低半臥位,松弛腹肌,改善呼吸循環,利于滲出物引流到盆腔防止膈下感染,促進創口愈合。值班護士需詳細記錄患者一般情況,認真交班。
2.切口的護理:觀察期間,密切注意患者切口情況,觀察有無滲液、滲血,滲出物的性質及量。觀察局部血運情況,有無紅腫熱痛、有無感染等,若出現白細胞及體溫變化應及時匯報,酌情應用抗生素。包扎腹帶時囑患者深呼吸,患者咳嗽時按住其創口,避免切口裂開,一旦裂開及時報告醫生處理。48h內可酌情應用止痛藥,48h后慎用,以免掩蓋其他癥狀。
3.引流管的護理:護理人員應妥善固定導尿管、胃管等引流管[2],防止引流管的脫落、扭曲,保持引流管通暢清潔,定時擠壓引流管,更換引流袋。詳細記錄引流物質的性質、顏色、量,當引流液呈黃色膿性時提示盆腔感染,及時應用抗生素;引流液渾濁時可能有腸瘺發生,應充分引流,必要時負壓吸引;引流液鮮紅量多提示可能縫合出現問題,應及時檢查創口。腸蠕動恢復可拔除胃管,2~4d后拔除導尿管。
4.胃腸減壓護理[3]:術后患者的胃腸壓力較大,及時給予胃腸減壓是非常必要的。將胃管固定好,連接負壓吸引器,1~2h負壓吸引胃液,記錄吸引的時間、胃液量、性質。由于術后禁食禁水,吸引后應按時補液,防止脫水。
5.中醫護理:中醫治療方法主要要有按摩、針灸、口服中藥。術后指導患者雙手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2~3min,再逆時針按摩,早晚各1次,每次10min為宜。術后12h可口服中藥,方為:川樸厚10g,大黃10g,枳實10g,防風10g,當歸10g,杏仁10g,赤芍12g,桃仁12g,薏苡仁25g,白芍30g,陳皮6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術后24h可采用電針加腸熱療。針刺腹部穴位如足三里、天樞等,加用電強刺激,留針30min,針灸時使用紅外線理療器腹部照射,每天2次,每次30min,7d為1個療程。
6.飲食護理:患者可以進食前遵醫囑給予充足的補液、營養,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給予高營養液體補充能量。當患者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一般情況消失,肛門排氣排便,腹部檢查梗阻消除時,拔出胃管,觀察12h,若病情穩定無異??梢詭椭颊哌M食少量果汁、米湯等流質食物,應當避免豆漿、牛奶等易發脹的食物。進食后密切觀察2d,無不適可逐漸進食半流質食物,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飲食以易消化、高營養、清淡為主,忌堅硬、刺激性食物。
7.心理護理:腸梗阻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術后恢復時間長,需要禁食等,患者常常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多憂郁、煩躁、恐懼。這時護士應該多與患者交流,從實際出發,了解患者產生不良心理的根源,向患者講述該病的過程,介紹成功的病例,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增強信心。
8.早期活動護理:術后6h指導患者床上活動、翻身,1~2d后可逐步引導患者離床活動,增加肺活量,防止感染,促進腸蠕動,促進愈合。
本組病例71例痊愈,2例明顯好轉。其中有3例感染,經積極抗感染治療,恢復良好。
腸梗阻屬于外科急癥,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術后恢復時間長,術后護理尤為重要。對此我院采取綜合、人性化護理,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指導患者術后盡早活動,注意飲食,防止感染及并發癥。本組病例分析結果表明,該綜合性的護理方法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王巖,王淑紅,丁世娟.1例腸梗阻術后合并腸瘺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6,11(18):308-309.
[2]白云芬.高齡急性腸梗阻患者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9:138-139.
[3]楊學珍,王秀珍.淺談腸梗阻術后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2,10(8):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