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彩鳳 康穎旎 溫素芬
618例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邱彩鳳 康穎旎 溫素芬
目的 分析產后出血的原因及相關危險因素以提高預測及預防產后出血的能力。方法 對分娩發生產后出血的618例產婦的相關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產后出血發生率2.63%, 子宮收縮乏力403例(65.21%), 胎盤因素122例(19.74%), 軟產道裂傷81例(13.11%);凝血功能障礙等其他因素12例(1.94%)。結論 做好孕期保健, 實施導樂分娩, 嚴密觀察及正確處理產程, 積極防治宮縮乏力, 是降低產后出血的關鍵。
產后出血;原因分析;護理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 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 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1]。本文選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本院分娩發生產后出血的618例產婦的相關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 目的是提高預測及預防產后出血的能力。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總分娩數23488例中發生產后出血618例, 發生率2.63%, 其中剖宮產9990例, 產后出血171例(1.71%);陰道產13498例,產后出血447例(3.31%)。產生出血產婦中初產婦385例, 經產婦233例, 年齡最小17歲, 最大43歲, 平均年齡27.8歲,其中產后2 h內出血532例(86.08%), 超過2 h出血.86例(13.92%)。6例需要結扎子宮動脈,1例行子宮動脈栓塞, 全部產婦都能保留子宮且治愈出院。
1.2 出血測量方法
1.2.1 容積法 胎兒娩出后立即將聚血盆置于產婦臀下,至產后2 h取出收集出血量。
1.2.2 稱重法 用于計算產后2~24 h出血, 分娩后敷料重
(濕重)-分娩前敷料重(干重) = 失血量(血液比重),1.05 g=1 ml。
1.3 出血原因及止血方法
1.3.1 宮縮乏力出血:立即按摩子宮, 同時使用縮宮素、米索前列醇、欣母沛等止血藥物, 沙袋或冰袋壓迫宮底減少出血, 必要時果斷行髂內動脈栓塞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 手術過程出血多的患者可行子宮動脈結扎術止血。
1.3.2 軟產道裂傷:立即給予修補縫合, 若為陰道血腫, 則切開血腫, 清除血塊, 縫合止血。
1.3.3 胎盤因素:若胎盤剝離不全、粘連或胎膜殘留等,可行徒手剝離取出。
1.3.4 凝血功能障礙:如出血不凝, 迅速采取相應措施控制出血并做好輸血準備。
1.3.5 產后出血的患者虛弱、疲憊, 為產婦提供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 保證足夠的睡眠;做好皮膚護理及傷口護理,預防產褥期感染;指導和鼓勵母乳喂養以刺激子宮收縮, 促進子宮恢復;產后加強營養,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鐵的飲食, 宜少食多餐, 增加湯水, 促進身體康復及增加母乳量。
1.4 處理及護理
1.4.1 產后出血來勢兇猛, 危及產婦生命, 醫護配合, 做好預防是關鍵。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 規范產前檢查, 加強孕期教育, 開展圍生營養門診, 減少高危孕婦, 工作中注意識別高危因素, 積極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及各種妊娠合并癥, 對多孕、多產及多次宮腔手術者、羊水過多、巨大胎兒、妊娠糖尿病(GDM)、妊娠高血壓疾病等產后出血高危孕婦, 提前做好準備, 選擇適當的分娩方式。
1.4.2 嚴密觀察產程進展, 陪伴并實施導樂分娩, 加強與產婦交流, 取得產婦配合, 避免產婦精神緊張, 及時處理滯產;提高接生技術, 正確處理產程, 掌握會陰側切時機, 第三產程不過早牽拉臍帶, 胎盤娩出后即時按摩子宮至其收縮變硬,認真檢查胎盤胎膜及軟產道情況, 有特殊情況及時處理。在觀察產程中, 預測產婦的高危因素及時去除[2], 對于高危孕婦有預見性地做好配血并提早建立通暢有效的靜脈通道。
1.4.3 胎兒娩出后關注產婦的一般情況, 準確收集出血量,一旦發生產后出血, 搶救工作必須分秒必爭, 分工合作。密切監測血壓、脈搏、皮膚顏色、表情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并詳細記錄病情變化, 做好心理護理及基礎護理, 使其安靜、平臥、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氧氣吸入, 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用18號針頭或頸靜脈穿刺連接三通接頭), 快速補充血容量, 糾正休克;監測中心靜脈壓、記錄24 h出入量, 尤其注意尿量, 以了解血容量及微循環的灌注情況。
2.1 產后出血相關因素 子宮收縮乏力403例, 占65.21%,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涉及因素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GDM、巨大胎兒、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瘢痕子宮、不良孕產史、產婦過度緊張、產程長產婦疲勞等。
2.2 胎盤因素122例, 占19.74%, 涉及因素有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滯留、植入性胎盤、帆狀胎盤、球拍狀胎盤等。
2.3 軟產道裂傷81例, 占13.11%, 主要是宮頸裂傷、會陰復雜裂傷等。
2.4 凝血功能障礙等其他因素12例, 占1.94%。
本組產婦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且陰道產比剖宮產發生率高, 產后2 h出血產婦占絕大部分。因此做好孕期保健, 篩查高危人群并及時處理是關鍵。導樂分娩,正確處理產程可避免相當一部分出血產婦, 產后觀察能及時發現出血及時處理, 產后2 h是出血的多發時間, 需密切監護。醫護配合, 提高急救技術, 熟練掌握產后出血的急救流程,可提高產后出血的成功率及減少孕產婦的死亡率。
[1] 樂杰. 婦產科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05.
[2] 葛冬梅, 張曉鳳. 產后出血的預測和預防. 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0,4(3):1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37
2015-02-02]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