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翠英
·康復醫療·
腦卒中患者社區康復的療效觀察
羅翠英
目的 觀察腦卒中患者進行社區康復的療效。方.76例腦卒中患者, 經患者同意后對其進行調查研究,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康復指導訓練。在治療前后均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進行評定。結果 治療后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恢復比較,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患者早期開展持續的社區康復治療十分必要。經過社區康復治療可改善多數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
腦卒中;社區康復;療效觀察
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 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 有較高的致殘率、死亡率和復發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盡管現在對腦卒中疾病的治療有了較大的改善, 但是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后遺癥, 需要再次進行康復治療。患者出院后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康復治療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因社區康復相對于患者在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來說, 治療費用較低;患者選擇家庭所在社區進行治療, 也較為方便[1]。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38例腦卒中患者進行了社區康復治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資料共計76例, 均為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中心進行康復治療的腦卒中患者, 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 并經CT或MRI確診, 病程<6個月, 存在肢體功能障礙,排除有意識障礙者、有嚴重心、肝、肺、腎等器質性疾病及其他嚴重并發癥者。其中男49例, 女27例, 年齡51~79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營養腦細胞、改善腦血液循環的藥物治療, 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按醫囑服用降壓藥、降糖藥和治療冠心病的藥物。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由社區醫生給予康復指導, 具體康復措施如下。
1.2.1 心理指導 腦卒中屬于慢性病, 病程長、恢復慢、有些患者甚至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長期處于疾病的困擾下,易產生恐懼悲觀、焦慮急躁、抑郁難平等不良心理現象。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心理治療。早期患者可能會出現不理解、否認疾病的現象, 應給予寬解、尊重, 照顧和保護患者的自尊, 取得患者的信任, 讓患者產生安全感, 并幫助患者樹立積極面對疾病的信心。有些患者會出現情緒難以控制,性情急躁的現象, 對這類患者要引導患者擴大興趣愛好、增加生活中的樂趣、陶冶情操。并向患者說明性情急躁不利于疾控的控制, 有意識的控制情緒, 避免誘發本病。對器質性抑郁的患者可考慮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會過于自卑, 怕以后無人照料, 進而焦慮、絕望, 對此類患者應與家人聯合進行心理疏通工作, 將積極鍛煉、恢復較好的病友介紹給患者,激發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動力和新的希望。
1.2.2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按順序進行。①床上訓練,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動體位, 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訓練, 上下肢活動。②坐位平衡訓練, 訓練時先從半坐位開始, 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角度、次數和坐的持續時間。③站立平衡訓練, 先進行患者下肢肌力訓練, 待肌力恢復到一定水平再進行扶持站立, 平衡杠間站立, 徒手站立, 站立平衡訓練。站立平衡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患者在一定外力推動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④步行訓練, 行走能力的恢復是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步。在行走練習前先進行下肢前后擺動、踏步、負重等練習, 然后進行扶持步行練習。剛開始可能需要兩人協助, 待站立能力稍強后, 可由一人扶持, 或患者在平行杠間練習, 訓練目標是患者能夠徒手行走。⑤上下臺階訓練, 步行練習后進行上下臺階訓練, 按照健腿先上, 患腿先下的原則進行訓練。⑥上肢及手功能訓練,上肢訓練包括手指靈活性, 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訓練。
1.2.3 日常訓練 ①語言訓練, 練習舌的伸縮和口腔肌肉的協調運動, 進行唇部訓練, 有些患者不能隨意支配唇舌發聲, 可教患者通過模仿口型支配唇舌運動, 練習發音。語言可促進患者與外界的溝通, 語言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的建設, 有利于病情恢復。②生活活動訓練, 通過發育訓練、復能訓練、補償訓練等使患者洗漱、吃喝、穿脫衣物、如廁、起居等日常生活能夠自理。
1.3 療效評定方法
1.3.1 運動功能評定 采用FMA評定, 總分100分, 96~99分為輕度運動障礙.86~95分為中度運動障礙.50~85分為明顯運動障礙, <50分為嚴重運動功能障礙。
1.3.2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 采用BMI指數評定, 進食(10分)、洗澡(5分)、修飾(5分)、穿衣(10分)、大小便控制(10分)、如廁(10分)、床椅(10分)、轉移(15分)、平地行走(15分)、上下樓梯(10分),10項共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運動功能評定 觀察組治療前FMA平均分數為(41.7±9.3)分, 治療后FMA平均分數為(79.3±9.5)分;對照組治療前FMA平均分數為(42.3±9.6)分, 治療后FMA平均分數為(62.8±10.1)分。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均得到改善,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 觀察組治療前BMI平均分數為(38.6±10.7)分, 治療后BMI平均分數為(80.2±9.5)分;對照組治療前BMI平均分數為(40.5±9.4)分, 治療后BMI平均分數為(63.7±10.4)分。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改善,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 有很高的致死致殘率,很多患者會留有嚴重后遺癥。具相關報道所知, 急性腦卒中患者腦功能恢復最佳時期是在發病后的前4周內, 超過3個月后, 恢復效果會明顯降低。很多患者因經濟條件及其他各方面原因, 生命體征恢復后即出院在家中等待自然恢復, 因不能接受康復訓練致使肢體功能恢復不利、甚至肢體功能障礙更加嚴重。社區康復是腦卒中患者的一個較佳選擇。
本研究中, 兩組患者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而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社區康復指導, 效果更加明顯。說明腦卒中患者出院后進行及時的康復治療, 可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
[1] 侯金圓. 腦卒中社區干預及綜合管理的效果評價研究.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4(2):35-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78
2015-01-15]
834000 新疆克拉瑪依市銀河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