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華湯杰楊佩蘭錢葉長
(1.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201203;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200437;3.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201900)
·綜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中醫研究進展*
申燕華1,3湯杰2△楊佩蘭2錢葉長3
(1.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201203;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200437;3.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2019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中藥辨證分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氣道、肺實質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主要特點,其發病還與長期吸入煙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或顆粒所致異常炎癥反應有關[2]。按照COPD的臨床表現和癥狀,可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針對穩定期的治療,西醫多采用對癥治療,包括長期使用祛痰藥、支氣管舒張藥、長期的家庭氧療、肌肉訓練及營養支持。西醫治療雖然可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減少急性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提高活動耐力,但無法有效改變肺功能減退的速度[3]。本病可歸屬于中醫學“喘證”“肺脹”“痰飲”等范疇。中醫學在COPD的治療方法眾多,包括內服和外治,尤其在延緩COPD的進展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本文擬對近年來中醫藥防治COPD穩定期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COPD最初為肺部受邪,繼而累及脾、腎,久病則及于心。該病主要與外邪反復侵襲,內臟功能失調相關,其發病部位在肺,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預后皆與肺、脾、腎密切相關[4]。近年來,關于COPD病因病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虛、痰、瘀3個方面,其中虛是COPD發生的內在因素,痰、瘀貫穿COPD病程始終,不僅是COPD疾病過程重要的病理產物,同時也是誘發疾病發生、發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
COPD穩定期以本虛證為主,主要表現為肺脾腎虛,所謂其標在肺,其制在脾,早期以肺虛為主,隨著COPD病程的發展,因脾腎功能受損,則可傷及脾,以肺脾兩虛為主,到疾病后期,肺脾腎三臟均有虛證表現[5]。痰飲、血瘀內阻貫穿COPD病程始終。肺失宣發肅降、脾失健運、腎不化濕皆致釀生痰濕。早期以痰濕為主,進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見水飲、氣滯錯雜之癥。后期痰瘀壅盛,正氣虛衰。應明軍等[6]研究認為,瘀血與氣虛運血運無力和痰濕內阻密切相關,瘀血不行又可致使痰濁內生。尚景盛等[7]指出,COPD發病早期病機多為肺氣虛、脾氣虛,中期多為痰濁證,晚期導致陰陽失衡,瘀血停滯而久病成瘀的血瘀證。
近年來又有外邪侵襲之說。陳曉東等[8]認為,肺主氣主表,外感六淫之邪從口鼻或皮毛入侵,常易首先犯肺而為病。COPD多為外感內傷,因草木煙熏、風寒等頻繁刺激,致使肺氣受傷,久病成虛,衛外不固,失治節之功、轉換清濁之機,致痰濁潴留、經絡不暢、脈道不利。日久損及脾,終致五臟皆虛。因此,中醫對COPD的病因病機已經基本上達成共識,其病位先于肺,進而累及脾、腎,以肺、脾、腎虛為主,同時伴痰飲、瘀血,彼此相互轉化,病程纏綿,反復發作。
目前,中醫學對COPD的辨證分型種類繁多,且尚未形成統一標準。過去的分型多以臟腑辨證,病因辨證為主,現今多將其分為本證、標證以及標本證。標證又有熱痰、熱喘、寒痰、寒喘及表寒里熱喘之別;本證可分為肺氣虛、脾陽虛腎陽虛、陰陽俱虛和肺腎陰虛;標本證分為肺脾兩虛、脾腎兩虛、痰熱蘊肺和痰熱蘊肺[9]。余學慶等[10]對COPD患者的辨證分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正虛邪實、虛實夾雜證最為多見,同時可見單純的虛證或實證。COPD穩定期患者虛證的發生率為99%,實證僅為37.9%。虛證則尤以氣虛、陰虛居多,其中肺氣虛、肺腎氣虛、肺脾氣虛、肺腎陰虛等證的概率最高。尚景盛等[7]對不同病情COPD患者中醫證候調查結果顯示,COPD早期(Ⅰ級和ⅡA級)以肺氣虛、脾氣虛為主;因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脾氣虛日久,到疾病中期(ⅡB級)多與痰濁證相關,而到疾病晚期(Ⅲ級),損及陰陽,瘀血停滯而成或腎陽虛或腎陰虛的虛損證候。喻清和等[11]認為COPD穩定期多表現為肺脾兩虛證,而張洪春等[12]則認為其病位在于肺腎兩臟,以肺腎兩虛為多見。李素云等[13]認為,穩定期主要有肺脾腎氣虛證、肺腎陰虛證。
對于COPD穩定期的治療當以改善臨床癥狀與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現諸多研究表明,中醫“已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病理念已在COPD穩定期治療中廣泛應用,且具有著確切的療效[14]。中醫學認為,COPD以喘、咳、痰為主要癥狀,多為體羸氣弱、稟賦不足、煙酒無度、縱欲無節等致肺氣閉郁,內生痰濁,痰瘀互阻,虛實相乖病及陰陽氣血,累及五臟[15]。中醫治療COPD的方法較多,近年來以穴位注射、穴位貼敷、針灸推拿拔罐、穴位埋線等外用方法最為常用,均對防治COPD有著突出的貢獻。因此,如何更好發揮中醫在COPD穩定期防治的優勢已成了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3.1穴位貼敷穴位貼敷療法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中醫外治療法之一,且其操作簡便,無不良反應,老少皆宜,在防治COPD中具有較大的優勢,臨床應用較廣[16]。貼敷療法同時也是中醫學“冬病夏治”“治未病”的傳統理論的具體表現。這種治未病的觀念發展為后來“冬病夏治”的理論基礎[17-18]。而“三九天”作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人體陽氣斂藏、毛孔閉塞、氣血不暢。在“三九天”進行穴位敷貼治療,以辛溫藥物敷貼特定穴位,有助于疏散風寒、溫補肺腎,達到宣肺通絡、化痰止咳、調和臟腑、溫經散寒的功效,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抵抗力、祛除宿疾的目的[19]。同時冬季“三九天”穴位敷貼也可作為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貼的延續和補充,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兩者配合,療效相得益彰[20]。王海峰等[21]采用自擬咳喘方,取膻中、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膏肓(雙側)為貼敷穴位,對COPD患者進行貼敷治療,療程為3年,患者咳、喘、痰、哮鳴等癥狀較治療前改善,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白介素-4(IL-4)、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3.2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療法基于中醫學經絡學說,辨證選取穴位以相應藥物注射達到防治療疾病的一種針刺療法[22-23]。穴位注射有別于西醫的靜脈及肌肉注射,而是通過中醫經穴體系給藥,達到針、藥、穴三者的協調作用,增強藥物療效,最大限度地作用在機體疾病上。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針刺穴位對機體的功能狀態進行了有效調整,且改變了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已發揮藥物的最大效能[24]。穴位注射療法以“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中醫理論為總則,講究脾胃論治、培土生金,達到調臟腑、疏經絡、補肺虛、益脾氣之功,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機體微循環。此外,《溫疫論》云“本氣充實,邪不能入,本氣虧虛,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這正好與COPD穩定期的肺、脾、腎虧虛契合。三伏天為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時,此時給予相應藥物穴位注射,藥物吸收快,可外祛痰邪,內扶正氣,通貫氣血,直達病處,從而防止疾病的復發。而三九天作為一年最冷的時期,陽氣斂藏,氣血不暢,數九寒冬行穴位注射,能溫陽驅邪、疏通經絡,預防外寒加重體內寒邪,有助于鞏固三伏天注射的療效[25]。且其簡單易行、見效迅速,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張新莉[26]研究發現足三里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對COPD患者的免疫細胞功能有較顯著的改善作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3.3拔罐療法拔罐療法有宣肺益肺、振奮陽氣之功,能有效祛除外感風寒,對祛除COPD的誘因作用顯著,同時還具有溫熱的作用,從而刺激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機體充血狀態,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的廢物毒素的排出,增強局部耐受性及機體抵抗力,最終實現“毒邪”的祛除,疾病好轉。張福英等[27]利用拔罐聯合穴位按摩治療COPD患者,取脾俞、肺俞、大椎、風門、裔肓等穴拔罐,疏通經絡氣血,寒邪隨之而出,從而有效改善癥狀。
3.4穴位埋線楊佩蘭等[28]研究發現穴位埋線加西醫常規治療在減少COPD穩定期急性加重次數、改善咳嗽、胸悶等癥狀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療效顯著。湯杰等[29]將90例COPD穩定期患者隨機分為穴位埋線組和對照組各45例,穴位埋線組予以穴位埋線聯合西醫常規治療,對照組予以西醫常規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1年急性加重次數、CAT評分、肺功能(FEV1)的變化情況及安全性,結果穴位埋線聯合西藥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呼吸困難癥狀,遠期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3.5灸法灸法具有溫經散寒、疏血活絡、消瘀散結等功效,傳統針灸與新興的溫針灸對COPD均有顯著的療效。范春等[30]采用溫針灸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并與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比較,二者在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均有較好效果,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的起效快,而溫針灸的作用更持久。周慶偉等[31]研究發現西藥配合督灸可顯著改善COPD緩解期中醫證候積分以及肺功能,說明在西藥的基礎上聯合督灸療法可有效改善COPD穩定期肺腎氣虛型患者的臨床癥狀與肺功能,且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王湘雨[32]采用西藥常規治療聯合督灸,結果顯示咳嗽、咯痰、氣喘等癥狀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優于單純西藥治療,進一步說明了督灸療法可明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與臨床癥狀。
3.5綜合治療鑒于COPD的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以及患者體質差的特點,對COPD的治療常綜合多種療法,多以西醫常規治療聯合中藥口服、穴位貼敷或針灸[33-36],或將西藥、中藥及針灸相結合,或穴位注射聯合康復訓練[33-38],三因制宜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在緩解病情、改善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突出。馮琪[39]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進行健康教育、合理用藥、生活指導。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止咳平喘貼穴位敷貼合并斯奇康肌注。結果發現兩組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但治療組改善平時感冒、咳嗽程度等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OPD作為一種典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發病機制復雜,治療周期長,病情呈進行性發展。目前臨床上主張在積極治療AECOPD的基礎上,應更加重視對COPD穩定期的治療,從而減少其在冬春季節的急性加重,控制病情進展,降低危癥發生的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對COPD穩定期的治療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增強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及急性發作。但中醫藥治療COPD的基礎研究尚屬初級階段,COPD辨證及療效尚缺乏統一標準,且科研設計規范性不足,缺乏大樣本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制定符合COPD臨床實際的辨證和療效標準,加強基礎藥理、機理研究,明確作用靶點、途徑,以增強其療效說服力。
[1]喬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1618-1621.
[2]衛生部辦公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范(2011年版),2011.
[3]孫永昌,姚婉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進展——美國胸科學會2010年國際會議紀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10):789-791.
[4]李建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辨證治療概要[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24(4):9-11.
[5]傅曙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機及治法探討[J].湖南中醫雜志,2003,19(4):34.
[6]應明軍,曲妮妮.淺析從痰瘀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病[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3):469-470.
[7]尚景盛,王玉光.應用對應分析研究COPD中醫證候與病情分級的相關性[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18(4):29-30.
[8]陳曉東.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從脾虛血癖論治探析[J].中醫函攔通訊,2000,19(6):20-21.
[9]張京安,苗青.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辨證分型方案的修改意見[C].全國第6屆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150-154.
[10]余學慶,李建生,李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研究[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3,18(4):44-46.
[11]喻清和,邱志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證治療淺析[J].中醫藥學刊,2003,21(7):1190.
[12]張洪春,晁恩祥.調補肺腎膠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2):53-56.
[13]李素云,吳其標.曹世宏教授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經驗選粹[J].中醫藥學刊,2002,20(1):28-29.
[14]王海燕,陳憲海.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1,33(10):1581-1583.
[15]應明軍,曲妮妮.淺析從痰瘀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病[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3):469-470.
[16]舒瑩.內服外敷法治療緩解期COPD 37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4,25(12):20-22.
[17]中國針灸學會.“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臨床應用指導意見(草案)[J].中國針灸,2009,29(7):541-542.
[18]楊婭,劉廣霞,陳赟.“冬病夏治”穴位敷貼防治肺系疾病的機理探討[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8):38-41.
[19]劉良麗,朱曉龍,劉億淑,等.冬病夏治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0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1,43(2):116-118.
[20]潘繼紅,黃瑋.“伏九”穴位貼敷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1,17(6):68-70.
[21]王海峰,李素云,王明航,等.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觀察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8(6):1209-1211.
[22]危蕾,楊佩蘭,湯杰,等.穴位注射法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研究概況[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14,20(4):10-12.
[23]羅強,望廬山,吳珍,等.艾灸及穴位注射為主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2):871-872.
[24]歐陽家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醫防治方法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117-118.
[25]張曉丹,張穎,盧鵠博.“冬病夏治”治療慢性肺系疾病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3,47(5):45-47.
[26]張新莉.足三里注射黃芪注射液對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次數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3,10(8):155-156.
[27]張福英,張玲莉,周林水.穴位按摩合拔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排痰的作用[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9):658.
[28]楊佩蘭,李璟,沈毅韻,等.穴位埋線治COPD穩定期臨床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9,42(10):24-28.
[29]湯杰,王振偉,馬春花,等.穴位埋線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遠期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47(2):41-44.
[30]范春,歐陽八四,浦明之,等.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與溫針灸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功能及臨床療效影響的比較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11):839-842.
[31]周慶偉,楊秦梅.督灸治療肺腎氣虛型慢性阻塞性肺病: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1,31(1):31-34.
[32]王湘雨.督灸治療慢型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8):10-12.
[33]文幸,陳楚云,梁美愛.艾炷灸背俞穴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3,8(6):658-660.
[34]劉雪,王秋峰.定喘膏穴位貼敷配合西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3例[J].陜西中醫,2012,33(10):1393-1394.
[35]張玲.益氣扶正湯加針刺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288例[J].陜西中醫,2003,24(10):882-883.
[36]萬文蓉,程紹魯,張衛,等.溫腎利氣法針藥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對患者肺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1):163-165.
[37]梁生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康復訓練與藥物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學,2013,19(26):64-65.
[38]羅強,望廬山,吳珍,等.艾灸及穴位注射為主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2):871-873.
[39]馮琪.基礎治療聯合止咳平喘貼穴位敷貼合并斯奇康注射治療緩解期COPD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21(11):18.
R563.9
A
1004-745X(2015)10-1791-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0.034
2015-05-14)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重點病種建設項目(No.zxbz2012-06)
(電子郵箱:tangtanghaihai@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