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劉志夫 通訊作者:王喜臣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語言障礙(language barrier)是指聽覺、智能、人際溝通均正常,而語言的理解、表達及應用的能力偏離正常的語言問題。一般表現為學語遲緩、發音困難、言語困難、失語癥、構語困難、口吃等癥狀。筆者2014年2~10月在吉林省中醫院針灸門診采用針灸治療因腦血管疾病及腦外傷導致的語言障礙,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例語言障礙患者為吉林省中醫院針灸門診病例,男,72歲,由于腦梗死導致語言功能障礙,發病1個月后進行針灸治療,治療前發音困難、發音不清、情志不清。到本院就診時脈沉數,舌質暗,苔黏膩。
針刺選穴為奇穴[上廉泉、夾廉泉(雙)]、天容(雙)、風池(雙)、頷厭(雙)、太陽、攢竹、百會、通天、通里(雙)、豐隆(雙)、太沖(雙)、太溪(雙)。奇穴(上廉泉、夾廉泉)針尖直刺舌根部,一次到位,患者覺舌下有異物感并伴有麻脹感,針刺入1.0~1.5寸。天容穴針尖朝舌根方向直刺到舌根后壁,患者感覺舌下有異物感并伴有麻脹感,針刺入2.5~3.0寸。頷厭穴針尖方向朝懸厘穴,平刺刺入1.0~1.5寸。通里穴針刺入1.0~1.5寸,使針感循臂上行。豐隆直刺1.5~2.0寸,強刺激,兩側夾廉泉和天容加電針。留針20~30min,30次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不需要間隔。
療效標準。基本治愈:語言基本流利,吐字清晰。顯效:語言基本流利,個別字吐字不清。有效:語言不流利,能表達意思。無效:癥狀無改善。針灸治療4次后患者感覺舌根部位有改善,治療15次左右發音輕松、情志穩定。
結果:治療2個療程以后患者發音清楚,語言基本流利,吐字清晰。患者臨床表現已經達到基本治愈。
臨床上西醫對腦血管疾病帶來的后遺癥沒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所以導致西醫治療語言障礙并沒有更準確的治療方法[1]。而中醫針灸在臨床上治療語言障礙有著非常獨特的治療效果[2]。中醫認為本病病機本虛標實,本虛以陰虛、氣虛為主,標實以風痰、瘀血為主,氣虛則運血不利,血行不暢,痰血阻滯于腦,腦為元神之府,腦失所養故見語言不利或失語等。筆者以1位腦梗死患者為大家介紹針灸治療這類病的體會。通過采用針刺手法刺激奇穴(上廉泉、夾廉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舌下咽喉肌運動功能,通過對舌下經脈的強烈刺激達到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作用。配穴主要選取通里、太沖、太溪,其目的是為了通過調節心肝腎3條經脈增強通過舌系的血液循環。通過針刺風池和頷厭透懸厘的針刺手法,刺激大腦中央前回言語中樞,促進局部神經和血液的恢復,達到改善運動性失語的功能。遠端取穴豐隆為足陽明之絡,它會合各經之氣絡于喉,又宣通脾胃二經氣機使之起到化痰除濕的作用。舌體穴位與十二經脈相連,兩者在生理上相互作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針灸通過針刺刺激舌體的咽喉肌和大腦皮層下運動性失語區再配合舌體穴位,起祛風化痰、活血化瘀之效,從而改善腦組織血液循環,達到恢復言語功能的作用。
[1]張立華.腦梗死中西醫治療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09,24(7):81-82.
[2]陳睿,陸迅,王俊雯,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