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朝庭 劉旭光 通訊作者:羅海鷗
(1.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重慶400037 2.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膚皰疹和神經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皮膚疾患,隸屬中醫學“蛇串瘡”范疇。針灸、罐法等外治法在治療方面具有較好療效。我們采用刺血、罐法、灸法、針刺組成四步綜合療法治療帶狀皰疹31例,報道如下。
病例均來自2011年8月~2013年10月新橋醫院中醫科、皮膚科門診及住院部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齡19~70歲;病程1~8d。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蛇串瘡”及《皮膚性病學》[2]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
1.針刺放血療法。皰疹區域進行嚴格消毒后,一手提捏病變皮膚組織,一手用無菌注射針頭進行散刺,刺破皰疹及周圍組織;耳尖、至陽穴,小指末節橫紋中點及末節橫紋尺側赤白肉際處[3]行針刺放血,每日1次,連續治療2~4d。
2.罐法。閃火法將罐吸拔于刺血皮膚組織和至陽穴及龍尾穴(帶狀皰疹位于人體后部端點)皮膚,5min為宜,后重復在同一皮膚局部拔罐2~3次,以滲血停止為佳。
3.灸法。①鋪棉灸[4]:將脫脂干棉花撕成約3cm×3cm大小、薄如蟬翼的薄棉片,根據皮損面積決定施灸棉片的數量。用活力碘常規消毒后,將棉片鋪在阿是穴上,點燃棉片一角,令其迅速燃盡,患者疼痛難忍即用手將其撲滅,如法施灸3遍為1次,每日1次,連續治療2~4d。②藥線灸:所用藥線系自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液泡制后的苧麻線。取穴:沿病灶邊緣疹粒行梅花形點灸,在“龍尾穴”及鋪棉灸不能夠開展的區域皰疹(腋下、會陰部、頭皮)施灸。藥線對著火端,線頭露出略長于拇指端,在線頭火星最旺時迅速灸灼穴位。
4.針刺。根據帶狀皰疹所發經脈皮部,循經取所屬經脈五輸穴中的“輸穴”;經脈所屬表里經臟腑背俞穴;足三里、關元、氣海等益氣扶正;選用經驗效穴“龍眼”(小指近端指關節尺側面第二、三骨節間,握拳取穴)。每次針刺30min,連續治療5~10次。
本研究療效整體評價主要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蛇串瘡”的療效標準,效應指標主要參考左甲等設計方案評價指標[4]。
結果:31例患者全部痊愈,治愈時間3~16d,平均5~7d臨床痊愈。皰疹均在治療后第二天結痂;疼痛緩解時間:2例在2d,10例在4d,12例6d,6例在8d后疼痛消除,1例在12d時仍疼痛,第16d疼痛消失?;颊呔匆姾筮z神經痛,2例患者在30d后仍皮膚瘙癢及色素沉著,60d后基本消退。
帶狀皰疹的發生多因機體正氣不足,感受濕熱毒邪,或外感邪毒,郁而化火,循經透發經脈及皮部所致。西醫學主要以抗病毒、止痛、營養神經等對癥治療,療效并沒有突出優勢。針灸、刺血等療法對該病具有較好療效[3~6]。然而,單一療法治療優勢并不突出,綜合療法缺乏明晰思路和具體方案,療效常受影響。因此,探索安全、符合臨床實踐方案的綜合療法非常必要。按本綜合方案治療帶狀皰疹,所有患者均治愈,尤其在治愈時間、皰疹結痂、消退,止痛及后遺癥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局部刺血主要具有止痛、鎮靜、止癢等作用,針對邪郁存內、氣血凝滯、經絡不暢病癥,具有良好“疏通驅邪,患祛人安”的[7]效應,配合罐法直接排出皰疹局部包括SP在內的炎性介質,減輕炎癥反應,從而實現緩解疼痛等作用[8]。耳尖、至陽刺血具有交通心腎、激發陽氣作用。“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心主血脈”,心經及小腸經刺血加強瀉火安神止痛效應。
本病乃火毒邪氣郁于經脈皮部發病,鋪棉灸、藥線點灸等溫熱刺激“借火助陽,以熱引熱”,是“火郁則發之”的具體運用。通過燃燒棉片、溫熱刺激提高局部皮溫,加速血液循環,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強其屏障功能。減輕并消散局部水腫及無菌炎癥,促進血管上皮細胞及神經組織炎癥修復,加速皰疹結痂,最終達到止痛、止癢的目的[4]。
采用循經辨證、病因辨證結合奇穴的選穴配穴思路。根據皰疹所在經脈皮部,根據“輸主體重節痛”選用相應經脈五輸穴中的“輸穴”及相應臟腑背俞穴;選用足三里、關元、氣海及臟腑背俞穴扶正治本;王樂亭老前輩的奇穴“龍眼穴”等。三種療法有機結合,序貫施術是獲得較好療效的保證。
本方案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病例研究,未選用RCT對照研究保證臨床療效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夸大臨床效果的不足,需要設計高質量的對照研究確定該方案的可靠性。其次,刺血方式采用無菌性注射針針頭出現明顯疼痛,可選用皮膚針代替,減輕局部刺血所致疼痛。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4.
[2]吳志華.皮膚性病學[M].第5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78.
[3]呂沛宛.小指末節刺血緩解帶狀皰疹疼痛11例[J].中國針灸,2013,33(10):900.
[4]左甲,何佳,杜晨,等.鋪棉灸療法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3):211-213.
[5]黃國付,張紅星,徐祖森,等.不同針灸方法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疼痛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2,27(2):104-105.
[6]楊德娟.壯醫藥線點灸配合針罐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6):271-272.
[7]朱明芳,何清湖,張伊敏,等.刺絡放血與西藥治療皮膚瘙癢癥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3,33(1):13-19.
[8]田浩,田永靜,王兵,等.刺血拔罐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疼痛患者血清P物質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3,33(8):67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