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玲 李 蕾 李 麗 胡瑞鋒 指導:韋 玲
(山西針灸醫院,太原 030006)
面癱也叫周圍性面神經炎,是由于莖乳突孔的急性非化膿性神經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以面神經發生麻痹,顏面表情肌群出現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疾病。屬中醫學“口眼歪斜”“掉線風”“卒口僻”范疇。面癱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一側面肌癱瘓、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增大、不能閉合、淚液外流、鼻唇溝變淺或變得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皺眉、鼓腮和吹口哨等。中醫認為,面癱屬于“中風”范疇,多因人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邪乘虛侵入脈絡,從而導致氣血痹阻,筋脈弛緩而發病。除了進行針灸和功能鍛煉以外,此病患者若能選用一些具有袪風柔筋、活血通絡功效的中藥熏蒸進行治療,往往可取得更好的療效。
本文在采用常規針灸治療面癱的基礎上,結合中藥熏蒸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住院確診的面癱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9歲,平均41歲;病程最長2年,最短5h。
病例選擇:一側面肌突然癱瘓,同側額紋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溝變淺,同側口角下垂,鼓腮漏氣。
辨證分型:臨床上結合中醫四診(望聞問切),面癱常分為四型:風痰阻絡型、風寒襲絡型、風熱襲絡型、氣虛血瘀型。
中藥熏洗方主藥為茯苓20g,木瓜30g,雞血藤30g,紅花15g,當歸15g,赤芍15g。功效疏經活血通絡。
隨證加減:風痰阻絡型加防風15g,白芥子10g,膽南星10g,陳皮12g,以祛風化痰;風寒襲絡型加防風15g,桂枝15g,麻黃10g,細辛5g,以祛風散寒;風熱襲絡型加防風15g,桑葉12g,菊花12g,葛根15g,以疏風清熱;氣虛血瘀型加黃芪20g,黨參15g,甘草9g,以益氣扶正。
在面癱中藥熏蒸方中加入1 000mL冷水,浸泡30min,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min,濾渣取汁,余渣再加水800mL,煎法同前,兩煎相混,將所煎藥液加入熏蒸治療機(中國安陽市翔宇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熏蒸患側面頰部,每次30min。
熏蒸治療結束后行普通毫針針刺治療,取穴患側陽白、攢竹、太陽、顴髎、下關、迎香、地倉、頰車,雙側取風池、合谷、三陰交、太沖等穴位。10d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間隔1d。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復正常,雙側額紋對稱,鼻唇溝對稱,眼裂正常,眼瞼閉合正常,口角無歪斜,鼓腮不漏氣。好轉:面部表情肌部分恢復正常,眼瞼可基本閉合,但閉不緊,示齒時口角仍有輕微歪斜。無效:治療3個療程后癥狀無改善。
結果:5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好轉12例,無效2例;療程最短7d,最長32d。
中藥熏蒸治療又叫蒸汽治療、汽浴治療、中藥霧化透皮治療,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利用藥物煎煮后所產生的蒸汽,通過熏蒸機體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治療體系。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說。《理瀹駢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睂嵺`證明,中藥熏蒸集中了中醫藥療、熱療、汽療、中藥離子滲透治療體系等多種功能,融熱度、濕度、藥物濃度于一體,因病施治,作用直接,療效確切,適應證廣。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襲的保護作用外,還具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中藥熏蒸治療就是利用皮膚的這一生理特性,使藥物通過皮膚表層吸收、角質層滲透和真皮轉運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藥理效應。
中藥熏蒸過程中注意事項:一定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節適宜的藥液溫度,特別是老年患者,由于對溫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蒸時要防止皮膚燙傷的發生。對于燙傷后皮膚局部出現水皰或潰爛的患者,應避免抓撓,保護創面或涂燙傷軟膏、萬花油、紅霉素軟膏等。熏蒸時若出現皮疹、瘙癢等過敏癥狀時應立即停止熏蒸,必要時外涂抗過敏藥膏,口服抗過敏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