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廣紀
(安徽省銅陵市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4000)
柴胡疏肝散一方出自《景岳全書》,主治肝郁氣滯、脅肋疼痛、寒熱往來、噯氣太息等癥狀。本人根據自己幾十年的臨床實踐,結合病證病機變化,宗其方而不泥其方,化裁變化運用于內科常見病的治療,多獲良效。茲擇驗案及體會介紹如下。
例1.患者某,女,29歲。18歲左右起即有大便干結難解病史,時好時壞。近年癥狀加重,苦不堪言??淘\:大便8d未行,腹脹隱痛,煩躁不寧,納少,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有緊意。辨證為肝郁氣滯導致便結難解。予疏肝理氣導滯。柴胡疏肝散加炒萊菔子、海浮石、炙黃芩各10g。5劑。
二診:服藥5劑,便下如頑卵、腹脹減。藥停便閉又現。以為病久入血,耗津傷液。上方加桃仁10g,全當歸20g。守方10余劑,便通神安。隨訪2月余,大便正常。
按:便閉一證多從熱從火論治。但青年女子易失情志,郁多滯多。肝郁氣滯,滯則不行,大便遂閉而不下,柴胡疏肝散解郁行滯,活血止痛,俾肝氣條達,疏泄有常,不治便而便自通,亦即“治病求于本”。患者煩躁、納少、脈弦、少陽之證,加黃芩祛邪退熱,桃仁、當歸活血潤腸,標本兼治。
例2.患者某,男,62歲。自述胃脘不舒,呃氣,腹脹,大便不實經年有余,體瘦面黃,多次住院治療。B超肝膽胰脾(-)。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舌淡,苔少,脈弦緩。病在胃,實與肝之疏泄密切相關。治予疏肝理氣行滯。藥用柴胡疏肝散加檳榔10g,焦山楂10g,臺烏藥6g。5劑。
再診:藥后胃脘脹痛減輕,矢氣多,大便成形。上方續服5劑加10瓶香砂養胃丸常服,以善其后。隨訪半年病情穩定。
按:病者年高,面黃,苔淡,便不實,似為虛證,宜溫宜補。但審證求因,應“天人合一”,因人因時制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脾胃之病、實病為多,虛者漸少,若濫施溫補,每犯“實實之戒”。本案治療的效果,說明臨證應思路開闊,辨證準確,也從一個方面告誡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注意科學飲食的重要性。
例3.患者某,女,40歲?;颊哂懈哐獕?、冠心病病史3年??滔拢涸陆洸怀?月余,頭昏痛,口干口苦,心悸胸悶,舌暗,苔薄,脈結代,HCG(-)。責之氣郁血瘀,柴胡疏肝散去枳殼加西黨參、桂枝、麥冬、丹參各10g。3劑。
二診:經行量少色紫黑有塊,心悸平。上方加百合10g,全當歸12g。5劑。六味地黃丸8瓶常服。4個月后,患者因其他疾病來診,月汛每月皆至,量少。
按:病者久患高血壓、冠心病,精神壓力大,刻診又見胸悶、口干苦、月經不潮,氣郁血滯明顯,因近年報道枳殼有升高血壓的作用,故臨證去之不用,加丹參、桂枝、麥冬等兼治心悸不安。氣行血行,月汛始潮。
中醫臨床,重視整體觀念,講究辨證施治,有是證,用是藥。
綜觀上述三案,一為便秘,一為胃病,一為閉經,病名殊異,而皆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愈,實因三病皆有肝郁氣滯之證也。
柴胡疏肝散為肝郁氣滯證所設,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效。凡有肝郁氣滯者皆可用之。臨床根據具體兼夾,悉心加減,療效明顯,不必拘泥于病名之異同,此所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