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沂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450007)
本組患者共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70歲,平均41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10年。臨床大都有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徹夜難眠,并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
在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白芍、川芎、枳殼、甘草)基礎上,兼血瘀者加赤芍、丹參;肝火盛者加菊花、梔子;痰濕重者加膽南星、石菖蒲;心神不安者加炒酸棗仁、夜交藤、茯神。
每日1劑,水煎服。10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3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用藥后入寐困難消失,夜寐至少5h以上;好轉:入寐困難較前減輕,醒后易再次入寐;無效:入寐困難無改善。
結果:痊愈26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96.7%。
患者某,女,17歲。2013年11月13日初診。患者高三學生,因長期壓力,致失眠、多夢,伴記憶力減退約半年。以難入寐、多夢為主,每晚睡眠時間僅3~4h,有時通宵不眠。伴胸悶、善太息,情緒低落,注意力不能集中,憶力明顯減退,自卑感,曾數次產生自殺念頭,須服用安定片(2~3片)才能入睡。近半月上述癥狀加重,伴口苦,頭暈、頭痛,以巔頂為甚,納差,大便干結,小便赤黃,舌邊紅,苔黃,脈弦數。實驗室檢查,腦電圖、心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
西醫診斷:焦慮癥。中醫診斷:失眠。辨證:肝郁化火。治宜疏肝、解郁瀉火。外方:柴胡疏肝散加味。藥用: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殼12g,甘草6g,菊花12g,梔子9g。連服10劑。二診:患者自訴服藥后較前易入睡,每晚可睡5h以上,口苦、頭暈頭痛、二便異常諸癥好轉。繼服上方10劑后,恢復正常睡眠,后鞏固治療20余天。
失眠是臟腑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導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一種病癥。中醫認為,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寐來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景岳全書》強調心神在睡眠中的主導作用。另外,睡眠也與陰陽之氣的運行有關,“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動而之靜,則寐。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因此,正常的睡眠是在心神的主導下,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轉化的結果。因此在治療上應以安神為基本治則,再結合不同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安神方法有:疏肝解郁安神、清熱化痰安神、養血安神、益氣安神等,可辨證運用。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疏肝理氣;白芍養血、平肝、斂陰;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枳殼理氣、寬胸;甘草調和諸藥;菊花清肝平抑肝陽;梔子瀉火除煩;白芍清熱涼血;丹參清心安神;膽南星燥濕化痰;石菖蒲開竅寧神;炒酸棗仁養心、益肝、安神;夜交藤養心安神;茯神寧心安神。加味柴胡疏肝散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清熱化痰、安神益氣養血之功,使失眠得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