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飛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中蒙醫醫院,010020)
筆者臨診十幾年,對眾多病例的治療有不少經驗,特別對難治病例,值得多加探索。有1例顱內血腫病例,運用中西藥結合收效滿意,現整理報道如下,供同道參考。
患者某,男,46歲。初 診:2010年5月10日。主訴:劇烈頭痛,惡心嘔吐10d。現病史:2個月前架電線時不慎從2m高處摔下,當時胸腰部疼痛。經縣醫院X線檢查未見異常。5月初突發頭痛,惡心嘔吐,納差。5月9日在某院門診檢查,腦電圖、顱部X線診斷:輕度異常。未收住院治療。5月10日下午來我院治療,就診時脈證:頭痛欲裂,頭暈嘔吐,不能進食,食入則吐,咳嗽,咳痰,嘔吐清水,舌淡紅,苔白厚膩,脈細無力。輔助檢查:血壓90/70 mmHg,白細胞7.8×109/L,血沉2mm/h,肝功正常,頸項不強,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正常。中醫辨證:久嘔,脾胃受損,胃失和降,脾失健運,痰飲內停,水飲上犯,上擾清空,清陽不升。
以和胃降逆,化痰降濁。方劑:旋覆花(包)10g,代赭石20g,炙甘草10g,半夏9g,陳皮10g,茯苓15g,柴胡10g,生姜3片,大棗5枚。服中藥5劑。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500 mL,維生素C 2g,維生素B6100mg,5d,病癥不減。5月15日轉內蒙古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腦外科門診檢查,視乳頭水腫,建議做CT。后在內蒙古中醫院做CT,確診為:“右額顳區慢性硬膜下血腫”。5月15日靜脈滴注加甘露醇250mL,5月16日頭痛減輕,呈陣發性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沉遲,施以中藥祛風、涼血、活血。方用:川芎茶調散加減:川芎20g,荊芥10g,防風10g,細辛3g,白芷10g,薄荷(后下)10g,羌活10g,甘草6g,赤芍10g,牡丹皮10 g,茜草10g,桃仁10g,紅花10g。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3d后頭痛大減,能進食,下床活動,10d后停止輸液,頭不痛,有時脹悶,精神好轉,飲食增加。6月5日經內蒙古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腦外科檢查視乳頭水腫減輕,建議做CT復查。因患者經濟不寬裕未做CT,至今未發現任何不適。
顱內血腫系外科疾病,需手術治療,目前亦有中醫中藥見效者,常用血府逐瘀湯。本例以川芎茶調散加減奏效,在臨床治療頭痛時,以川芎茶調散加減每每奏效,川芎統治各經頭痛,川芎用量不低于20g。本例體傷2個月后發病,CT診斷顱內血腫,系跌打損傷后致[1]氣血流通不暢,清陽之氣不得舒展,水津外滲,水瘀互結而成血腫,《金匱要略》有“血不利則為水”,《血證論》中有“血病不離乎水,水病不離乎血”之說,故以涼血、活血的赤芍、牡丹皮、茜草、桃仁、紅花,又配以脫水、降顱壓的甘露醇而病愈。
[1]楊宏勇.腦出血腦水腫病案[J].中醫雜志,2003,44(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