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平 杜 霞 劉艷麗
(濰坊醫學院附屬威海市文登中心醫院,山東 威海 264400)
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致昏迷呼吸衰竭患者32例,在常規搶救中,采用經鼻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同時實施呼吸道護理,治愈率達91.9%。現將我們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齡19~55歲,平均36.5歲。插管時間最長21d,最短4d。采用經鼻氣管插管方式,氣管內導管均選用7~8mm的一次性塑料導管,治愈29例,死亡3例。
1.正確選擇吸痰的時機:吸痰時機的判斷應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如見到痰液溢出或聽到痰鳴音,或患者煩躁不安、脈率和呼吸頻率加快,患者要求吸痰,或呼吸機的吸氣峰壓增加,出現咳嗽癥狀,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時應及時吸痰。當體位改變、霧化治療、氣管導管或套管護理、更換呼吸機管道、調節呼吸機參數時應判斷是否需要吸痰。
2.正確有效的吸痰:我們選擇多側孔可控式透明硅膠吸痰管,內徑為氣管導管內徑的1/2,長約45~50cm,避免因吸痰管過粗產生的過大負壓,造成黏膜損傷;同時避免因過細產生過小負壓,吸痰不暢。操作時先以無菌生理鹽水濕潤導管,將導管插入氣管,到達氣管分叉處,堵住“Y”形管的開口,邊吸邊提邊旋轉吸引,動作輕柔,吸引時間不應超過10s,每20min左右吸痰1次,如仍有分泌物,應休息1~2min,再抽吸,連續吸痰不應超過3次。隨時注意清理口、鼻腔分泌物,觀察吸出痰液的黏稠度、顏色及患者的反應。
3.定時翻身叩背:叩背主要是通過對胸部有節律性的振動,間接使附著于肺泡周圍、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脫落。將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狀態,即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手指彎曲,拇指緊靠食指,有節奏的自上而下、由外向內輕輕叩打。叩背時不要用力過猛,要觀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等情況,以患者能接受為宜。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我們還使用機械輔助排痰,增加了排痰的效果,促進患者更快、更好地排痰。
4.有效給氧:吸痰前給予純氧2 min,吸痰后立即接呼吸機通氣,給予純氧2 min,待血氧飽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將氧氣調至原水平[1]。
5.氣道濕化:濕化液一般采用無菌注射用水,用注射器向氣管內滴注無菌注射用水是濕化氣道和稀釋痰液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每次3~5mL,根據痰液黏稠情況可適當加量或減量。病房溫度保持在18~20℃,相對濕度60%左右。
6.鼻腔管理:經鼻氣管插管易發生鼻出血,鼻骨骨折,可有鼻竇炎、中耳炎等并發癥,因此要經常清理鼻腔分泌物,遵醫囑應用滴鼻液滴鼻,每2h1次。
7.控制感染: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用一更換,做好消毒隔離工作,保持空氣清潔,紫外線空氣消毒,含氯消毒液濕式拖地,室內定時通風換氣。加強陪護人員管理,限制病房人員流量。保持足夠營養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8.固定導管:定時測量并記錄導管外露長度,防止導管脫出或插入一側支氣管。氣囊充氣使用最小漏氣技術或最佳充氣技術,可至聽診器與喉部氣囊,以聽到輕微氣流通過為宜,必要時3h放氣一次,每次10min,防止壓迫氣道黏膜形成潰瘍壞死及造成氣囊破裂。
9.口腔護理:每天給予口腔護理,注意口腔黏膜有無損傷及真菌感染。
10.其他:做各項操作時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呼吸機管道每天更換消毒并清潔。加強病情觀察,吸痰過程中觀察心律、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嚴密觀察呼吸機的工作狀態,觀察氣管插管是否通暢,觀察有無自主呼吸,及時做好呼吸機報警處理,指導飲食,幫助患者康復。
[1]樂碧芳.氣管切開術后氣管管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2A):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