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遵 楊 冰 侯艷華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463000)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潴留、泛溢肌膚,因肺脾腎對水液宣通輸布功能失調所致。以頭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腫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由外感風邪,感受水濕,皮膚毒瘡,飲食勞倦內傷所致。腎性水腫指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腎臟疾病引發的水腫,屬中醫學“水氣”病范疇。西醫常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腎系疾病。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對50例腎源性水腫患者根據不同的中醫證型實施辨證施護,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50例患者均為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水腫患者,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9~50歲,平均31歲。
中醫辨證分型:辨證應以陰陽為綱,感受外邪,以表、熱、實證為主,水腫來勢較急,多為陽水;勞倦內傷,以里、寒、虛證為主,水腫反復發作者,多屬陰水。陰水陽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1.陽水:水腫來勢迅速,先有眼瞼浮腫,繼而發展到全身,按之沒指,小便不利,兼有惡寒發熱,咽痛喘咳,肢節酸楚,苔薄白或黃,脈浮或數,為風邪外襲,稱為風水。若兼有身困肢重,胸悶納呆,苔膩脈緩,為水濕浸漬。兼有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結,或有癰瘡潰爛,舌紅苔黃,脈象滑數,為濕熱或濕毒浸淫。治療與護理原則:風邪外襲宜散風清熱、宣肺利水;水濕浸漬,宜化濕利水、健脾通陽;濕熱浸淫宜宣肺利濕、清熱解毒。
2.陰水:水腫來勢較緩,反復發作,以腰以下為甚,重者全身皆腫,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兼有脘腹脹悶,食少便溏,面色萎黃,神倦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苔膩,脈沉緩或沉弱,為脾陽虧虛。若兼有腰部冷重酸痛,形寒神倦,心悸氣短,四肢厥冷,面色白,舌胖苔白,脈象沉細,屬腎陽衰微。治療與護理原則:脾陽虧虛宜溫陽、利水、健脾;腎陽衰微宜溫腎利水。
1.情志護理。水腫患者,由于疾病反復,累及外部形象,加上個別嚴重者已知預后不良,生活自理能力所限,患者易出現緊張、恐懼、憂慮、煩惱等不良情緒,所以要加強精神護理,安神定志,對患者要同情、安慰和鼓勵,并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整體化護理,贏得患者的信賴和得到安全感。
2.飲食護理。陽水患者飲食宜清淡,禁忌辛辣肥膩之品。陽水時多有外邪,用解表助汗之劑時,服藥后宜蓋被、飲熱粥或熱姜糖水以助汗出,但出汗不宜過多,以防傷正,汗出時及時擦干汗液,避免感受風寒。多食冬瓜、西瓜等果菜,多飲鯉魚赤小豆湯,有清熱利水利濕作用;白茅根、益母草、澤瀉、澤蘭、玉米須等利尿藥物,可單煎或合用。陰水患者飲食宜富于營養,但要清淡可口,常食魚、肉、蛋、奶、桂圓、蓮子、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療可用鯽魚,去鱗及內臟,魚腹內放蔥、姜、蒜、小茴香后清蒸,吃肉喝湯。
3.起居指導。保持病室安靜,通風向陽,做好病室內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水腫嚴重者,絕對臥床并經常變換體位,輕癥或恢復期可適當活動。眼瞼及面部水腫時,可墊高枕;陰囊水腫者,用提睪帶托起。胸腔積液伴有呼吸困難時,可采用半坐臥位。加強皮膚護理,如衣褲、被褥要寬松、柔軟、平整,以防止皮膚損傷或感染,水腫部位要避免針刺或注射。告知患者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凡事皆有度,量力而行。
4.配合運用中醫傳統療法。根據病情選擇艾灸、針刺療法、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按摩、穴位貼敷、中藥結腸透析等治療方法。如陽水時針刺肺俞、合谷、氣海、三焦俞等穴位,用泄法;陰水時針刺腎俞、陰陵泉、三焦俞等穴位,用補法加灸,但取穴部位浮腫時禁用針刺,每次15min,每日2次,7~10d為1個療程。
5.健康宣教。注意調攝,起居有常,隨季節變化增減衣服;參體育鍛煉,嚴防感冒;勞逸適度,尤應節制房事,戒怒,以保護元氣;做好尿量、出入量及體重的觀察和記錄;慎用腎毒性藥物或食物;及時防治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不適隨診。
療效標準。基本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
結果:50例患者通過辨證施護及對癥藥物治療,基本痊愈32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6% 。
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工作的節奏變快,個體的飲食結構及壓力應對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腎源性的疾病譜也有增長趨勢,單純的藥物治療已不能滿足新形式下患者治療疾病的需要,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以其人性化、個性化優勢,彰顯著它獨特的魅力。我科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通過對50例腎源性水腫患者實施辨證施護,明顯提高了療效,縮短了住院日期,減輕了患者痛苦,患者滿意度大大提升,達到了預期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