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
胸腔鏡下治療肺癌的護理體會
馬慧
目的對肺癌患者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38例肺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 同時給予圍術期精心護理, 對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結果3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平均手術時間(184.2±11.3)min, 術后平均住院時間(7.1±0.5)d;經相應護理干預, 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復, 且均無相關并發癥發生。結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是肺癌患者臨床治療常用術式, 在圍術期給予精心護理干預, 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提高患者手術配合度,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肺癌;胸腔鏡;精心護理
肺癌在臨床中十分常見, 其致死率較高[1], 據統計肺癌致死率在所有惡性腫瘤致死總人數中占比約為19%[2]。根治性手術是肺癌臨床治療常用方法, 隨著腔鏡器械不斷發展及腔鏡技術逐漸改進, 胸腔鏡下根治術在肺癌治療中發揮了顯著效果, 同時已有臨床研究證實在為肺癌患者行胸腔鏡手術時, 給予有效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本院在為肺癌患者行胸腔鏡下根治手術時, 均給予圍術期精心護理干預, 護理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肺癌患者38例, 其中男23例, 女15例, 年齡48~77歲, 平均年齡(64.3±2.8)歲;所有患者經體檢均可見肺部腫物, 且腫物直徑為1.7~3.2 cm, 平均直徑(2.1±0.6)cm;所有患者癌癥分期均為Ⅱa期以內, 排除呼吸衰竭、心臟病等患者。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鏡下手術治療, 術前行全身麻醉并用雙腔管進行氣管插管, 術時利用健側肺通氣。患者取健側臥位, 按照實際病情在腋中線第8肋間、第7肋間做切口為觀察孔, 將Trocar置入并將30°胸腔鏡頭放入;在腋前線第4肋間做切口(長3~4 cm)為操作孔, 在腋后線與觀察孔同肋間做切口為輔助孔。所有患者均行單側肺葉切除術, 術后進行病理檢驗證實均為肺癌。
1.2.2 護理方法 ①術前護理:巡回護士于術前1 d至病房展開術前探視, 詳細把握患者病情、擬行手術方式、患者心理狀態等, 和患者主動進行交流, 詳細講解手術方法、目的、可取得的治療效果與術中配合方法, 同時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 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 促使患者心情得以放松, 使其以積極心態面對手術治療。囑咐患者術前禁食、禁飲, 在病區護士指導下展開有效咳嗽及呼吸訓練。對手術器械、物品及儀器設備等準備情況進行觀察, 除應配備常規的胸腔鏡手術器械外, 還應準備常規開胸器械, 以備患者中轉為開胸手術。仔細檢查各儀器以確保其性能良好且為備用狀態, 對其消毒、滅菌情況進行探查。②術中護理:手術當天對患者熱情接待并詢問其術前晚休息情況, 妥善安置患者后與麻醉醫師一起對患者姓名、床號、科室、術前禁食禁飲情況、用藥情況及手術部位等予以認真核對;調節手術室溫度22~24℃, 濕度50%~60%, 將靜脈通道開通。術中加強巡視并對補液滴速進行適當調節, 合理擺放手術器械位置, 協助患者擺放適當體位, 將各種管道提前連接并妥善固定患者尿管, 在患者兩腿間墊一薄被并用約束帶加以固定,避免患者皮膚與金屬物品接觸, 從而避免術中高頻電刀接觸患者皮膚后造成灼傷。術前對手術臺上物品予以準確清點并加以記錄, 術中巡視時對患者生命體征和輸液情況進行觀察,做好手術護理記錄。完成手術后對臺上物品進行再次清點,將患者傷口四周血跡洗凈并協助其穿衣, 和麻醉醫師一起護送患者至ICU接受觀察。③術后護理:術后24 h內展開心電監護, 對患者心率變化予以重點觀察, 同時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 對其血氧飽和度改變情況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每日為患者測量4次體溫, 當腋溫達到38.5℃以上時給予物理降溫處理;給予吸痰處理, 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展開腹式呼吸與縮唇呼氣鍛煉, 增強其呼吸運動;若患者切口疼痛嚴重,則給予充分鎮痛, 之后展開吸痰操作。對胸腔閉式引流管中引流液顏色、量與性質進行觀察, 警惕胸腔內是否有活動性出血, 每隔30~60 min對胸管進行1次擠壓, 防止血凝塊將引流管堵塞。指導患者展開早期翻身、四肢屈伸鍛煉, 適當增加活動量。
3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手術時間95~268 min,平均手術時間(184.2±11.3)min;術中出血量32~110 ml, 平均出血量(62.3±5.4)ml;術后住院時間為5~10 d, 平均住院時間(7.1±0.5)d;經精心護理干預, 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良好恢復, 術中及術后均未出現相關并發癥。
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是全新的微創外科技術, 近年來在腔鏡技術逐漸改進及腔鏡器械不斷發展下, 胸腔鏡手術適應證逐漸擴大。相較于傳統開行手術, 胸腔鏡下手術具有創傷小、術中疼痛輕、出血量少、住院時間段及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低等優勢[3], 然而這一手術的順利開展及患者術后早期康復需要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干預相配合[4]。
在為肺癌患者行胸腔鏡下手術治療時, 在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術中給予有效、經濟的護理配合, 術后病情觀察與護理是患者康復的關鍵。在護理工作中, 手術室護士應對手術步驟準確掌握, 術前將手術中可能用到的每一件物品均準備完善, 特別應準備好腔鏡直線切割縫合器與各樣釘倉,以減少進出手術間取物品所用時間。在術中護士應對胸腔鏡顯示器予以仔細查看, 及時、準確傳遞所需物品、器械, 提前準備好下一步所需物品, 變被動為主動, 積極配合手術開展。胸腔鏡應由專人清洗、保管并滅菌, 其中術后器械清潔是滅菌的首要環節, 應先利用清水進行沖洗, 之后用多酶洗液進行10 min浸泡, 之后展開10 min超聲清洗, 最后利用高壓水槍進行徹底沖洗。在手術過程中, 協助患者采取正確體位是手術順利開展的關鍵。護理人員應根據醫囑協助患者擺放適當體位, 一般胸腔鏡手術采取90°健側臥位, 且后傾30°, 促使術野充分暴露。在手術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根據手術進展對患者手術體位予以適當調整, 從而滿足手術開展的相應需求。由于肺癌患者病情各異, 且胸腔鏡下肺癌手術較為復雜, 患者隨時都可能中轉為開胸治療, 因此護理人員應準備好開胸器械并做好中轉開胸手術準備。
在本次研究中,3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平均手術時間(184.2±11.3)min, 術后平均住院時間(7.1±0.5)d;經相應護理干預, 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復, 且均無相關并發癥發生。通過本次研究可知, 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是肺癌患者臨床治療常用術式, 在圍術期給予精心護理干預, 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提高患者手術配合度, 患者護理滿意率較高,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梁美珊, 譚紅梅, 常后嬋, 等.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廣東醫學,2013,34(24):3835-3836.
[2]周雁榮, 熊靜, 潘友民, 等.1144例肺癌術后并發癥的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肺癌雜志,2006,9(3):293-294.
[3]劉德綱, 蔡開燦, 趙意, 等.全胸腔鏡下單向式肺癌根治術.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2,32(1):139-140.
[4]羅彤, 曹盛生.肺癌手術患者真菌醫院感染的情況分析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6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22
2014-09-16]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