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癌化療后應激性消化道潰瘍的療效
劉霞何永紅劉海林
(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奉城分院消化內科,上海201411)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R573.1〔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劉霞(1977-),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消化性潰瘍與消化道腫瘤臨床研究。
近年來,研究報道腫瘤患者發生應激性消化道潰瘍與手術治療及放化療相關,盡管目前隨著外科手術條件的改進,手術后患者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其仍是腫瘤患者術后的主要并發癥及致死原因之一〔1,2〕。據報道〔3,4〕,目前肝癌患者術后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約為4.2%~16.0%,然而其死亡率可高達40%以上。本研究旨在觀察肝癌患者經化療后發生的應激性消化道潰瘍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肝癌化療后發生應激性消化道潰瘍患者共90例,其中38例患者曾行手術后全身或局部行化療;男59 例,女31 例,年齡65.8歲。90 例患者中的50例患者采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為治療組,40例患者采用了西藥治療為對照組,入選標準: 年齡≥60歲,穿刺或手術后標本病理檢查證實為肝癌;所有患者均接受過全身或局部化療,化療后出現了消化道潰瘍的癥狀及體征,并經胃鏡檢查發現潰瘍病灶;排除有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胃炎病史患者,排除手術后至化療前發生的應激性消化道潰瘍患者。
1.2治療方法患者在飲食規律、戒煙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 mg口服,2次/d,連續服用4 w。阿莫西林膠囊500 mg,2次/d,服2 w停藥。治療組在對照組服用相同藥物的基礎上同時進行中藥,組方為:蒲公英6.5 g、甘松14 g、烏賊骨11 g、木香14 g、砂仁19 g、甘草19 g、川楝子14 g、陳皮14 g,服用1劑/d。若患出現惡心及嘔吐癥狀則加生姜11 g,厭食可加焦三仙11 g。治療1個月后行胃鏡檢查。同時,監測服用中藥后患者的血常規及肝腎功能,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出現的不良反應。
1.3療效評價標準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復查胃鏡示潰瘍灶完全愈合;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復查胃鏡示潰瘍灶基本愈合,或者潰瘍灶面積縮小75%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緩解,復查胃鏡示潰瘍灶愈合面積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復查胃鏡示潰瘍灶愈合<5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所有患者×100%。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治療后愈合28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為96%(48/50),對照組治療后愈合15例、顯效8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為80%(32/40),無效8例。二者差異顯著(P=0.021)。
2.2兩組治療滿意度評估治療組患者的滿意率為80%(40/50),對照組為55%(22/40),二者差異顯著(P=0.013)。
2.3不良反應分析治療組治療前后患者的血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未出現明顯的異常變化。但是,在治療過程中,5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現了不良程度的厭食,1例患者出現惡心,經調養后均好轉。
3討論
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并不少見,然而該病發生較為隱匿,起病時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患者偶爾會出現腹脹、惡心及食欲不振等不適。由于潰瘍的病灶相對表淺,也較少發生穿孔,為此容易被患者忽視,但采用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
目前研究〔5〕表明應激性潰瘍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參與的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其中黏膜防御及修復機制是中心環節。在我國,多數肝癌患者患有慢性肝病病史,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中,肝硬化可導致食管胃底靜脈的曲張,脾功能的亢進、凝血機制及營養吸收的障礙,促使胃黏膜防御機制的破壞,引起消化道潰瘍的發生。化療藥物不僅能殺死癌細胞,同時也能殺死正常細胞,破壞正常胃黏膜的防御機制,促使消化道潰瘍的產生。此外,研究〔6〕表明肝功能的衰竭、術后膽瘺、感染及腹腔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是肝癌患者術后應激性潰瘍的高危因素,血凝功能障礙、機械通氣及血小板減少與術后應激性潰瘍發生也密切相關〔7〕。為此,關于肝癌患者發生的應激性消化道潰瘍,西醫主張采用H+-K+-ATP酶抑制劑進行治療,如奧美拉唑;H+-K+-ATP酶抑制劑能將藥效作用于胃壁細胞,迅速抑制H+-K+-ATP酶的活性,減少胃酸分泌,而對胃黏膜供血無影響,也不會影響對胃腔內的溫度、動脈血壓、動脈二氧化碳和氧分壓,故能有效治療胃黏膜和十二指腸黏膜潰瘍。然而,應激性潰瘍的發生依中醫的角度分析,屬中醫“吞酸”“嘈雜”“胃脘痛”等范疇,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胃脘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噯氣、反酸。為此,中醫學主張采用舒肝養胃,理氣養胃,疏肝醒脾。
然而,目前關于肝癌患者發生的應激性潰瘍,是選擇西醫治療、中醫治療還是中西結合治療,尚無一致結論。與此同時,關于三種治療方式的療效比較,也未見研究報道。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較西醫單獨治療有更好的療效,并可獲得患者更高的滿意度。同時,本研究結果提示中西醫結合更有利于治療肝癌化療后引起的應激性潰瘍。這可能與中藥的成分相關,其中,蒲公英具有清熱健胃的功能,甘松可健脾開胃,烏賊骨抑制胃酸分泌,木香可降溫,川楝子能祛除濕熱,陳皮有疏肝解郁之功效,甘草能調和眾藥,述諸合用,能有效調理脾胃,疏肝理氣,增強免疫力,也能較快地緩解胃部酸脹,解痙止痛。再結合西醫的治療,可謂標本兼治,為此對肝癌化療后引起的應激性潰瘍有較好療效,獲得較高的患者滿意度。
由于肝癌患者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并不高,為此本研究未能納入較多的樣本數,擴大樣本的持續性研究將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指導臨床治療。
4參考文獻
1劉建華,梁宗敏,王相臣,等.甲腈咪胍與硫糖鋁對老年食管癌術后院內感染性肺炎的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04;12(4):78-80.
2于波洋,于雷,周潔宏.超聲造影在肝癌射頻消融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196-7.
3吳陽,趙永福,張水軍,等.肝癌患者肝切除術后應激性潰瘍的影響因素〔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15(15):2311-3.
4Hiramotoa JS,Terdimanb JP,Nortona JA. Evidence- based analysis:postoperative gastric bleeding:etiology and preven0〔J〕.Surg Oncol,2003;12(1):9-19.
5Ross A,Slain LD,Cumpston A,etal.Evaluation of an alternative posaconazole prophylaxis regimen in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patients receiving concomitant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2;40(6):557-61.
6Barletta JF,Sclar DA.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for the provision of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J〕.Pharmacoeconomics,2014;32(1):5-13.
7Alhazzani W,Alshahrani M,Moayyedi P,etal.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eview of the evidence〔J〕.Pol Arch Med Wewn,2012;122(3):107-14.
〔2014-03-17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