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視閾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及對策
宋強玲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柳州545005)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留守老人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No.SK13YB125)
第一作者:宋強玲(1979-),女,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社會保障研究。
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顯示,2012年全國老年人口已達1.94億,大約有5 000萬的農村留守老年人。本研究旨在探討城鎮化視線下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及對策。
1農村留守老年人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體力勞動繁重,經濟困窘多數外出打工者把家里承包的責任田農活長年交給老年人干,老年人不得不干起了粗重的農活,因為僅僅依靠子女外出打工的收入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然而許多農活勞動強度都很大,由于子女不在身邊及人老身體衰弱,需要雇人,成本高,收入低。并且子女在外務工壓力的不斷增大,農村老年人的實際收入和可支配財力卻不斷縮水,有的甚至捉襟見肘。而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留守老年人要依附于子女,養老狀況就要取決于子女的經濟條件和孝心程度。但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老年人的經濟保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據調查,9%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生活相當困難。
1.2承擔隔代教育責任,心理負擔沉重6%的農村留守老年人覺得照顧小孩太辛苦。“留守老年人”承擔隔代教育責任,但大多數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較低,又擔心孫輩學習成績差,害怕受到子女的責怪。而且現在網吧、游戲廳等玩樂場所在學校附近到處都開有,老年人們擔心孩子長期在網吧玩游戲,沒人管教而變壞,走上歧途。這都增加了留守老年人的精神負擔。
1.3孤獨感較強,畸形的娛樂方式9%的農村留守老年人覺得空虛寂寞。一家手機招工平臺針對近萬名基層打工者的調查中發現,21%打工者半年和父母見一次面,36%一年才和父母見一次,20%表示一年到頭也很難見到父母。由于老年人長年得不到子女的關愛和社會的關注,使他們感覺到自己被家庭和社會所忽略甚至是遺棄,導致心理上更加容易產生孤獨感。并且農村文化設施極度缺乏,可供消費的文化資源總量偏少,且質量不高,導致文化生活娛樂方式單一。農村老年人休閑時,一般是打字牌,搓麻將,圍坐在一起閑聊,有些甚至沉迷于買地下六合彩。不少農村留守老年人把信佛、信神,甚至參加一些迷信活動作為精神寄托。
1.4醫療水平低,生老病死無人照管52%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生病無人照顧,生活自理困難占13%。他們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老年人自己及其配偶。雖然新農合的實施使留守老年人就醫條件有所改善,但是缺少親人對他們貼身的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慰。
1.5安全隱患較多,人身財產不安全5%的農村留守老年人認為人身財產不安全。由于子女不在家里,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和諸多不便。留守老年人年老體衰,抵抗能力差,如果突然患病,很有可能會延誤了搶救時機。一些留守老年人行動不便,面對突如其來的水災、火災等不測事件,老弱者無從自我救濟,無法及時地對外求助,往往束手無策,甚至導致悲劇發生。另外,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農村留守老年人心地善良,文化低及了解外面世界不多等特點,通過不擇手段銷售假冒偽劣和過期的商品騙取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錢財,甚至對他們進行明目張膽的搶劫。
2對策與建議
2.1政府高度負責,創新農村養老模式
2.1.1政府加大投入解決農村留守老年人養老問題,政府是關鍵。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在農村建設日間照料和短期托養的養老床位,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托養、配餐等服務,到2015年使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1〕。廣西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投入8.3億元用于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至2015年自治區財政投入將達9 000萬,屆時共建設3 000個示范性村級老年人協會,每個示范性村級老年人協會服務周邊500位農村老年人〔2〕,將會使150萬人以上人數受益。近5年來,廣西財政共投入2.1億元用于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同時充分發揮福利彩票公益金“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作用。目前,廣西彩票公益金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比例已達到56.2%。
2.1.2建立多樣化的農村養老服務格局農村日益發展,政府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單一的“家庭養老”格局,完善養老模式。由于在農村基本沒有養老機構,所以導致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更加難。為此,一方面,廣西區財政下撥2 250萬元用于建設示范性村級老年人協會750個,保證給每個示范性村級老年人協會幫扶經費3萬元;另一方面,建立較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強調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此外,結合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將現有的鄉鎮敬老院拓展服務范圍,為留守老人提供養老服務。針對老年人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邊遠山區和農村地區,條件艱苦,交通不暢的特點,廣西按照多層次、廣覆蓋的思路,加大政府投入,形成了有示范性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各市有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縣城有福利院、光榮院,鄉鎮有敬老院,村級有五保村和老年協會等五級機構養老服務體系。截止2012年底,廣西建有各類社會養老服務機構1 485家,擁有養老床位11.16萬張;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771個,鄉鎮敬老院1 181個,五保村9 171個,實現養老機構全覆蓋,為廣大老年人提供了多層次的養老服務〔3〕。而且打造以廣西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和廣西重陽老年公寓為龍頭,集養老服務、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示范性養老福利服務機構,引導和帶動全區養老機構的科學發展。并在街道、社區設立集托養、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點),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居家養老服務。如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隆福村隆幫屯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新理念,在全區首創隆幫屯留守老年人居家養老互助站,該站設置有康復護理室、家政服務室、娛樂活動室、農家書屋,室外還有運動場所,并添置有健身器材,主要服務轄區內60歲以上留守老年人〔4〕。
2.2政府政策支持,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為了實現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既能發財致富,又能照料老人。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鼓勵和支持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如廣西天等縣專門在工業集中區成立“返鄉創業園”,同時成立了政務服務中心,對于在“返鄉創業園”新創立的企業,全程代理有關業務或提供一站式服務;并出臺了四家班子領導專人跟蹤服務項目等相關制度,為客商提供“保姆式”服務。對于重大投資項目和產業帶動力大的項目,按照“政策根據項目定,政務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在融資方面,積極執行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貼息和小額擔貸款貼息優惠政策,并出臺了土地流轉、種植養殖補貼、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為創業者提供資金保障。據不完全統計,到2013年6月全縣已有300多名外出務工者回到家鄉,帶回資金2億多元,辦起了100多家工廠,安置了縣內3 000多人就業。
2.3堅持以保險養保險的原則,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積極引入民間資本、社會力量,進入農村養老領域,用市場化方式提高農村養老水平。這是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的途徑之一。為此,必須堅持以保險養保險的原則,盡快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但我國人口多,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后,原來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農村老齡人口不能由政府完全包下來。所以,遵循“誰投保誰獲益”的原則,加快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廣西實行的是個人繳費與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自治區、市、縣三級財政按6∶2∶2(自治區直管財政改革縣按8∶0∶2)的比例承擔,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各級政府在每人每年30元普惠補助基礎上再給予最多50元的補貼〔5〕。對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戶籍老年人,參保時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此外,為全區8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并提升新農合的服務能力,加快一卡通在全區的使用,促進新農合信息化建設。又如廣西蒼梧縣實行農村老人集中供養機制,在資金來源上采取“子女出一點、政府撥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進行統籌。根據全國總工會統計,2010年新生代農民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參保率為67.7%、77.4%、55.9%、70.3%和30.7%,分別比城鎮職工低23.7、14.6、29.1、9.1和30.8個百分點。而老一代農民工的參保率更低〔6〕。因此,政府必須改變舊的城鎮化模式,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把農村老年人也考慮進去,鼓勵中青年勞動力和老年人一起遷移到中小城鎮。打破城鄉二元化戶籍制度,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險制度。
2.4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實現農村老年人病有所醫為了實現農村老人病有所醫、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基本健康保障需要。廣西采取了強有力措施:①利用中央和自治區安排的鄉村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資金,為鄉鎮衛生院配備基本診療儀器設備。②實施鄉鎮衛生院人員學歷教育培訓,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城市衛生對口支援農村衛生活動”,組織城市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到縣到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到鄉到村,開展衛生技術扶貧、衛生技術培訓等活動〔7〕。③將乳腺癌、宮頸癌、農村重性精神病、終末期腎病、耐多藥肺結核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機會性感染、重度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等病種納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范圍。為農村65歲以上高血壓、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提供免費健康檢查和隨訪服務。目前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規定,村級的門診費用報銷比例較低,而住院報銷的費用較高。可是留守老年人大多體弱多病,門診費用高。要切實解決他們看病貴的問題。不僅要提高住院報銷的比例,而且對60歲以上的農村參保老年人在村級門診就診的費用也應該逐步提高其報銷比例。
2.5強調以人為本,建立人文關懷體系
2.5.1建立留守老年人檔案,開展健康檢查基層政府和社區要建立轄區留守老年人數據庫,了解具體人數及他們的生活和經濟狀況,并把這些資料分發給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村衛生室,以便為留守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保障他們生病時能及時就醫。如廣西藤縣和平鎮衛生院為留老人建立健康檔案,組織醫務人員定期對他們開展健康檢查,提供一定的經濟援助給因病致貧的老年人,及時通報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家屬,并為其提供醫療機構就診。廣西馬山在縣、鄉、村衛生醫療部門組建黨、團員義務醫療服務隊,定期進村入戶為留守老年人免費體檢,對患病者跟蹤服務;根據不同季節,進村入戶對留守老年人開展流行病防治宣傳,贈送健康知識小冊子,設立咨詢熱線電話,防止老年人染病。
2.5.2建章立制,成立老年人互助組織、協會農村留守老年人在精神上、心理上渴望被關懷,希望得到幫助,而實現這一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農村老年人組織。村委會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可以建立老年人互助組織或者成立農村老年協會,把農村中的留守老年人組織起來,鼓勵低齡老年人或健康老年人先自愿為年長、病、弱的老年人服務,儲備服務時間,老來或病重時,便可獲得同樣的無償服務。廣西藤縣和平鎮,以村為單位建立親情聯系卡,在村委建立“愛心驛站”,為農村留守老年人與子女的交流提供便利。購買書籍、體育器材和棋牌等,設立農村留守老年人活動室,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廣西扶綏縣渠黎鎮渠蒔村那隆屯成立老年協會,并按照規范化標準,完善的章程、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辦公及活動場所,有活動經費。設立專門的活動室,配備有電視機、象棋、麻將等,還成立了老年山歌隊、氣排球隊和舞蹈隊。老年人不僅可以健身娛樂,喝茶聊天,而且還協助村委維持村容整潔、處理糾紛矛盾調處,開展計劃生育和關愛留守兒童等工作。實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同時為了保證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采取政府撥款、集體資助、社會捐助與協會創收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有的村民小組、村委出資購買餐具出租,經營收入由老年協會管理,使老年協會的各項活動能夠有經費保障。
2.5.3搭建親情互動平臺,架起連心橋廣西馬山縣建立干部掛幫留守老年人機制,號召機關干部、黨員和社會志愿者與留守老年人結對,開展“親情牽手留守老年人”主題實踐活動;以戶為單位,為留守老年人確定結對幫扶人員,服務內容主要是生活上幫扶、精神上撫慰,給寂寞的留守老年人送去親人般的溫暖;開設愛心網吧,讓留守老年人能免費通過網絡看到自己的親人。廣西藤縣和平鎮,通過不定期組織老年人們通過電話、手機、網絡等途徑與在外地務工的子女交流。廣西玉林市婦聯幫扶茶根村籌建留守老年人舞蹈隊,把整個村的老年朋友的業余文化生活帶動起來,通過健康有益的舞蹈活躍基層文化,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樂,感覺親人就在身邊。
2.6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障留守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和保障留守老年人的人身財產安全、被贍養權及婚戀權等合法權益。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相應的立法體系。各級司法部門要為維護好保障好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做堅強的后盾,建立老年人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的組織網絡;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制度。廣西東蘭縣法院在處理留守老年人案件糾紛時,采取快立、快審、快執的原則,便利老年人訴訟。對年老體弱、不便到庭的老年人進一步簡化訴訟程序,就近或到家中開庭審理,快速調解和裁決糾紛。同時開展法律宣傳活動,提高老年人維權意識。組織法官深入鄉村、社區宣講法律知識,現場解答老年人關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案件回訪活動,做到案結事了人和。至2013年7月,該院共審結涉老案件27件,調撤率為94%,較好地維護了留守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8〕。
3參考文獻
1晏國政,劉懷丕.不離家不離村:中國積極破解農村養老難題〔EB/OL〕. http://www.jfdaily.com/a/4951503.htm,2013-01-09/2013-11-20.
2賈經緯.廣西建村級老年人協會 提升五保供養機構服務功能〔EB/OL〕.http://www.gxnews.com.cn ,2012-03-16/2013-11-20.
3楊鄭寶.廣西60歲及以上人口約635萬 建五級養老服務體系〔EB/OL〕.http://www.gxnews.com.cn ,2013-03-22/2013-11-20.
4張鶯,夏軍.廣西瑤鄉:“居家養老互助站”讓農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 〔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5/09/c_111914750.htm,2012-05-09/2013-11-20.
5周紅梅,宋春風.廣西正式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N〕.廣西日報,2009-09-12(002).
6徐高.新型城鎮化之新:農村老人成城市主人〔EB/OL〕.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epaper/index/content_437293.htm,2013-01-19/2013-11-20.
7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二五”期間農村基本醫療衛生保障工作方案〔J〕.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2012;15:15-18.
8黃明山.東蘭縣法院多措并舉維護“留守老人”權益〔EB/OL〕.http://www.gxfzw.com.cn/ly/news_show.asp?id=192891,2013-07-16/2013-11-20.
〔2014-06-21修回〕
(編輯趙慧玲/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