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發布《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對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的生豬養殖業做出調整優化,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豬養殖業。到2020年,在南方水網地區,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比重達到70%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糞便處理設施配套比例達到85%以上,生豬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11月25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人民日報發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文章——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文章指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是穩民心、安天下的戰略產業。“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應當看到,我國農業現代化仍然比較滯后,面臨諸多挑戰,表現為“三個日益突出”:一是農業資源環境制約日益突出;二是農業生產結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三是農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問題日益突出。
韓長賦表示,我們要從我國國情農情出發,找準工作著力點,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更加注重提高糧食產能,挖掘糧食增產新潛力;更加注重優化農業結構,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加注重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更加注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加注重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
根據國內需要適當增加農產品進口,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把握好農產品進口規模、節奏,積極支持優勢農產品出口,實現國內外資源有效配置、國內外市場統籌利用。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加強農業對外合作,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企業集團。
近日,全國獸藥殘留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在北京召開多黏菌素風險評估研討會,專題研究多黏菌素風險管理問題。會議總結了多黏菌素的發展、國內外生產使用、耐藥性監測研究等情況,分析了該類藥物作為人用藥品的發展趨勢,探討了獸用多黏菌素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的風險評估實施方案。
會議認為,抗生素是控制和治療人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一類藥物。雖然使用抗生素也是控制動物感染性疾病的一個主要手段,但必須合理、規范、慎重使用,必須遵從保護人類醫療資源的原則。會議決定,盡快啟動獸用多黏菌素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的風險評估工作,為下一步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撐。
12月1日,從中儲糧總公司獲悉,國家在東北三省一區玉米臨儲收購秩序穩定、進展順利,首月收購量是去年同期臨儲收購的兩倍。自11月1日起國家在東北三省一區啟動2015年玉米臨儲收購,截至11月30日已累計組織收購2348萬噸,其中,在黑龍江省收購1533萬噸、吉林省收購472萬噸、內蒙古自治區收購316萬噸、遼寧省收購27萬噸。據統計,目前臨儲玉米單周收購量已超過600萬噸,達到去年收購高峰時的收購量,收購進度較往年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