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若飛
國家電網公司職業病防治院,浙江杭州 311600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是由竇房結的器質性病變導致竇房結形成或傳出沖動障礙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綜合征[1],會導致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造成嚴重后果,早期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對確保患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常規心電圖不易發覺夜間竇性心動過緩且影響人的正常活動[3]。動態心電圖在診斷中具有隨身、連續、實時、長時記錄、可靠、無創等優點,能夠有效捕捉易出現在夜間的間歇性發生的竇性心動過緩[4],受到臨床醫務工作者極大的關注與重視。為分析動態心電圖在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了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70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和7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病例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70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和選取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70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作為實驗組,以動態心電圖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標準作為參考值:顯著且持續的竇性停博、竇性心動過緩、最低心率低于40次/min、最高心率低于90次/min、平均心率低于55次/min、24h總心搏數低于80000次,檢查者出現以上幾點之一便可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實驗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動態心電圖的診斷標準,臨床癥狀有胸悶、心慌、頭暈、黑噱、乏力等,排除神經異常和藥物因素引起的心電圖異常,其中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齡(69.3±2.1)歲,平均病程(12.7±3.3)年;合并冠心病19例,高血壓20例,退行性心瓣膜病4例;7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經檢查確定無心臟病史和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中男34例,女36例,平均年齡(70.3±1.7)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心率、平均總心搏數比較

表2 兩組發生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等心律失常比較[n(%)]
兩組被檢查者均采用同步動態心電監測儀(北京美高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進行24h日常活動全程記錄動態心電圖,時間從上午8點至次日上午8點,并記錄這24h內的具體活動情況(如飲食、休息、服藥、活動、睡眠、情緒波動等狀況)及其對應時間,完成記錄后回放和處理所得信息,得到每一位被檢者的報告,由專業醫生分析和比較兩組被檢者的報告信息。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h平均心率和24h總心搏數,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心房顫動、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等心律失常的發生率,并分析實驗組患者的心電圖分型。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動態心電圖的表現分為四個類型:Ⅰ型表現為持續且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Ⅱ型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房阻滯或竇性停搏;Ⅲ型表現為慢-快綜合征;Ⅳ型表現為雙結病變。
采用SPSS16.0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h平均心率、24h總心搏數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實驗組發生心房顫動、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數比對照組多,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根據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動態心電圖的分型標準分類分析可知,70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中Ⅰ、Ⅱ、Ⅲ、Ⅳ型分別為24例、12例、6例、28例。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臨床早期特征主要表現為易發于夜間的竇性心動過緩,而后表現出較為持續性的竇性心動過緩,患者同時會伴發竇房阻滯,繼而發展為以心房顫動為主要表現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即“快慢綜合征”[6]。會引起一系列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受損、心律失常,嚴重者甚至會發生猝死[7]。早期準確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意義重大,采用動態心電圖診斷方便、可靠、安全性高,有著十分顯著的臨床優勢[8]。
動態心電圖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具體應用價值如下:(1)動態心電圖可以記錄被檢查者24h心電圖的連續動態變化。不同于常規心電圖的是,動態心電圖并不要求患者必須長時間臥床進行檢測,而是使用隨身的便攜式儀器,不會對被檢查者的正常活動造成影響,十分簡單方便,并且是一種無創性檢查,能夠進行多次重復的操作[9]。(2)動態心電圖還可以顯示出被檢查者在一段時間內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24h內總心搏量以及長間歇的性質,有很好的捕獲效果,這有效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率。(3)動態心電圖能可靠地記錄被檢查者處于不同狀態時的心電活動,如睡眠狀態、活動狀態等[10]。早期的竇性心動過緩主要在夜間出現,并且是間歇性的,這使得患者自己不易察覺,常規心電圖無法及時發現[11]。動態心電圖可以長時間記錄被檢查者的心電活動及其病態的變化,能夠有效捕捉到異常的間歇性和一過性心電活動,為早期的準確診斷提供可靠依據[12]。(4)動態心電圖還能夠記錄在距離快速心動過速的較長時間后出現的竇性激動,而出現這種竇性激動是患者的竇房結的自律功能出現下降的標志性評價標準[13],對于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確診很重要。(5)對于出現的間歇較長的停搏,確定其出現停搏的來源,鑒定區分其屬于竇性還是竇房傳導阻滯,明確停博的持續時間、發生次數以及嚴重程度,然后結合發生心律失常時患者所表現的具體臨床癥狀[14],回溯性地了解患者臨床癥狀與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能夠幫助明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分型,這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6)采用動態心電圖這種診斷方法,無需對患者再做阿托品試驗和電生理改變[15-16],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和經濟負擔。
本實驗中,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h平均心率、24h總心搏數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58.57%、竇性停搏的發生率為87.14%、竇性心動過緩的發生率為78.57%、竇房阻滯的發生率為28.57%,而對照組分別為1.43%、5.71%、2.86%、1.43%,實驗組心率失常的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根據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動態心電圖的分型標準分類分析可知,70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中Ⅰ、Ⅱ、Ⅲ、Ⅳ型分別為24例、12例、6例、28例。動態心電圖能夠持續地監測被檢查者的心電活動,明確心律失常的分型,并對患者臨床癥狀與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為臨床上實施有效的對癥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具有操作簡單方便、記錄時間持續、記錄準確性高、無痛苦、安全性高等顯著的優點,能夠準確地了解心電改變的情況并提供準確的依據,值得在臨床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中推廣應用。
[1] 汪金寰,陶紅.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及臨床意義[J].實用心電學雜志,2010,19(2):126.
[2] 韓素芹,柴守峰.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價值 [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7):80-81.
[3] 蘇春芳,周華,郭曉曦.社區醫療中動態心電圖診斷病竇綜合征的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0,17(9):19-20.
[4] 郭燕,劉仁光,趙鳳琴.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研究現狀[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2,33(2):154-157.
[5] 陳灝珠.心臟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27-229.
[6] 王玲.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心臟彩超的臨床分析 [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0):91-92.
[7] 賈邢倩,王鳳秀,馬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232例動態心電圖分析 [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1):7702.
[8] 彭丁,劉仁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治進展[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1):73-76.
[9] 孟軍,白潔.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斷價值的探討[J].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2013,22(6):869.
[10] 王秀華,張銀年,張萍.病竇綜合征的中醫治療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2,5:106-107.
[11] 施亞娟.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價值 [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20):2811-2812.
[12] 黃東.動態心電圖用于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斷的臨床價值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18-5519.
[13] 童翔.動態心電圖診斷早期復極綜合征的效果及臨床意義 [J].河北醫學,2010,16(9):1062-1064.
[14] 植愛容,張小云,黃露.116例陣發性心房顫動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2012,21(1):38-41.
[15] 馬淑英,呂金蘭,張媛,等.破裂QRS波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價值的探討[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2,21(1):27-29.
[16] 苗鵬軍.動態心電圖在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