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霖
河南科技大學附屬三門峽市中心醫院麻醉手術科,河南三門峽 472000
手術室的空氣質量尤其空氣中所含細菌種類及數量是引起手術室細菌污染而發生手術部位感染的重要相關因素[1]。手術開始前,尤其是接臺手術開始前,因為麻醉醫師的準備、手術巡回護士以及器械護士的準備以及患者的進出[2],人員活動較為頻繁,尤其是手術室開關門的次數顯著增加后[3],將顯著增加手術室內的空氣中含菌數量,而且在術前對患者進行體位的擺放,加上器械護士對手術敷料進行開包處理以及消毒后對手術部位的無菌單鋪設和外科醫師及器械護士穿無菌手術衣等[4],均對手術室內的細菌菌落總數有較大影響。手術結束時,麻醉醫師對患者進行麻醉復蘇,患者過床以及器械護士對手術用物的清點、儀器設備整理歸位以及術畢手術參與人員脫手術衣等亦對手術室內細菌菌落數有影響。
建立標準手術室空氣動態監測標準,對手術室空氣質量進行動態觀察與監測,能直接反映手術室空氣質量[5],間接反映手術污染的危險程度[7],提高手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空氣中的漂浮物,在手術室運作時,通過層流過濾法,源源不斷的向手術室內輸送潔凈空氣,同時對手術室內已污染空氣進行置換,從而將手術室內空氣中的微生物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本研究主要分析護理調控措施對層流手術室空氣質量的影響,更好的提高手術室層流效果,提高手術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萬級手術間(8號手術間)進行的所有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125例為對照組:其中擇期手術120例,急診手術5例,當日第一臺手術31例,中轉開腹手術3例,手術均由我院外科副主任醫師及以上技術職稱人員完成,手術時間15~120min,平均(25.6±3.1)min;同時選擇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萬級手術間(8號手術間)進行的所有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136例為觀察組:其中擇期手術130例,急診手術6例,當日第一臺手術35例,中轉開腹手術3例,手術均由我院外科副主任醫師及以上技術職稱人員完成,手術時間 15~ 120min,平均(24.2±3.0)min,兩組手術類型、手術時機、手術時間及術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一般資料比較
設定手術日第一臺手術開始前以及所有手術結束時為兩個觀察點,觀察組干預前時間段為2014年1月~6月,干預方法為空白干預,即未進行任何干預措施,2014年7月1日后為干預后時間段,所有手術室內空氣質量均進行本研究干預,并與2013年全年手術室內空氣質量進行比較,對照組干預方法為空白干預,即未進行任何干預,數據來源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并以2013年6月30日為節點分為干預前與干預后。
1.3.1 術前患者自我準備 術前視患者病情,對于則期手術術前能自理者,已經病情較輕者,建議術前晚進行淋浴,且需要確保術前盡量不留長發、不留長指甲以及絡腮胡,對于不愿術前保持短發者,建議術前洗頭,術日晨洗臉、漱口,清潔會陰及皮膚,建議患者更換清潔患者服,術日通過平車將患者推送進入手術室時需要佩戴手術室。
1.3.2 術前準備 手術開始前,要求護士將當臺手術所需物品,包括器械、一次性用品、術中特殊用品以及麻醉醫師所需物品盡量準備齊全,杜絕巡回護士兼臺情況發生,同時巡回護士嚴格對進出手術室人數以及手術室前后門開關次數進行把關。確保在麻醉開始時即將手術室前后門關好,確保手術室的相對“密閉正壓”。盡量保持在術中進出手術室人次在30人次以內,手術室除患者以外不得超過8人,盡量控制在5~6人之間為宜。
1.3.3 手術室硬件設備管理 需要對手術室各種過濾器裝置進行定期維護,并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重點針對手術室無菌區域內的墻面、天花板以及送風口和回風口進行定期的消毒,同時在每次清潔消毒是要注意設備的反面進行同樣清潔消毒。尤其是在冬季空氣較為干燥情況下,容易產生靜電,而且進行層流處理是會產生渦流,進而對空氣中的灰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所以手術室對于以上設備需要在每天清潔的同時,每周進行徹底清潔與消毒,而且需要落實到專人負責。針對進出手術室的物品,需進行基數設定,對于護理人員盡量進行專科護士培訓后將用物進行專人負責,并對專科護士進行相對固定。
分析干預前后兩組第一臺手術開始前、手術結束時動態消毒機法所測定的空氣中細菌含量。動態消毒機法采用高電壓、靜電、等離子消毒殺菌原理、通過吸附室內空氣循環消毒后送出新風,適用于有人操作時空氣消毒,對人體無害。
應用SPSS13.0進行,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第一臺手術開始前空氣中細菌含量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氣中細菌含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干預后(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第一臺手術開始前動態消毒機法測定空氣中細菌含量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第一臺手術開始前動態消毒機法測定空氣中細菌含量比較(±s)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14.5±65.6 105.8±33.1觀察組 119.6±30.1 81.2±25.6 t 0.818 6.746 P 0.414 0.000
兩組手術結束時空氣中細菌含量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氣中細菌含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干預后(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所有手術結束時動態消毒機法測定空氣中細菌含量比較(±s)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所有手術結束時動態消毒機法測定空氣中細菌含量比較(±s)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35.2±75.5 144.5±83.9觀察組 137.1±71.1 96.5±31.0 t 0.209 6.226 P 0.834 0.000
空氣作為疾病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尤其是在手術室特殊環境下,其密閉情況下一旦出現空氣污染,勢必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8]。目前我國現狀出發,手術的參加人員相對較多,比起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力量薄弱,如果出現儀器設備以及人員的頻繁移動,進一步造成了手術室內空氣的污染。從而導致大量浮游于污染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沉積于手術部位引起手術部位感染[9]。所以如何更好的改善和控制手術室空氣質量,減少手術污染是目前臨床急需解決的問題[10]。層流手術室原理是將室外一定量的新鮮空氣通過單方向方式輸入室內[11],同時通過回風口原理,對空氣中的塵埃、細菌進行三級過濾,進而新鮮空氣可自上而下進入手術室,同時可將手術室內部空氣均衡的排向四周進而與室外空氣進行交換[12]。因此,手術室內的控制持續保持正壓狀態,避免了污染空氣的進入,保持了手術室內空氣含菌量的穩定,且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對于維持手術環境的潔凈以及空氣質量的穩定具有積極意義。研究已經證實[13],對于層流手術室,而且是持續進行空氣凈化條件下,其細菌總菌落數仍受到多方面影響而有可能超標,更何況普通手術室。
本研究觀察組針對層流手術室進行空氣質量改善的控制后發現,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第一臺手術開始前和所有手術結束時動態消毒機消毒消毒后,手術室空氣中細菌含量均顯著降低。為更好的提高手術室層流效果,本組認為首先需要減少和防止人體所產生的細菌外漏,其中手術室工作人員進行無菌口罩和手術帽次穿戴具有顯著意義。尤其是對于骨科手術、心臟手術等無菌要求相對較高者,可以使用面部塑形防護口罩以更好的減少手術室相關人員口腔和鼻腔的細菌通過口罩底邊以及邊緣外漏率[14],而且在穿戴手術帽時,一定要注意將頭發全部覆蓋,對于手術臺上人員,有條件時可以考慮將雙耳遮蓋,以防頭發、頭皮屑以及耳內耵聹的外漏而造成污染[15]。同時針對手術衣進行改進,統一使用無紡布手術衣,以減少穿脫手術衣時造成的揚塵污染,減少手術室內塵埃率,同時加強對手術參與者皮屑的過濾率。針對洗手衣、洗手褲進行調整,對褲腳和袖口使用緊縮式設計,以防手術參與人員人體菌粒的外漏。對手術室內使用被服以及接送患者外出用被服進行顏色區別,建立減少外界污染,無論內進還是外出被服出現血液、體液以及嘔吐物等污染,須立即進行更換[16-17]。早上第一臺手術開始前,通過無菌濕毛巾擦桌面,并使用消毒濕拖把對地面塵埃進行擦拭,在進行接臺手術時,使用濕拖把對地面進行清潔和消毒,在本間手術室手術結束后,通過標準84消毒液抹布和拖把進行手術室徹底消毒,并對手術室內所有物面進行。同時注意將手術室內空氣壓力調整為正壓狀態,以更好的維持層流手術間內空氣的潔凈程度,減少外界環境空氣的污染。對手術室前后自動門均應做到及時關閉,盡量減少開門以及人員進出頻率,減少因空氣流動而造成的污染。通過本組研究我們認為:有效的空氣質量調控,能顯著減少層流手術室空氣中細菌含量。
[1] 趙峰,周學穎,王蘋,等.兩種敷料對層流手術間動態下空氣質量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2):5702-5706.
[2] 楊惠英,張建設,畢全興,等.潔凈手術室空氣沉降菌動態監測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雜志,2013,11(2):278-279.
[3] Yonit Wiener Well,Margalit Ualuty,Bernard Rudensky,et al.Nursing and physician attire as possible sour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1,39(7):555-559.
[4] 許曉萍,凌紅,汪春云.手術室空氣污染的應對策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2):2950-2953.
[5] 廖桂鳳,劉康,王彥.層流潔凈手術室接臺手術之間空氣凈化時間調查分析[J].北方藥學,2014,11(5):153.
[6] 金寶玲,翟秀芳,胥冬梅.非層流與層流凈化手術室空氣質量的比較分析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7):540-541.
[7] 阮志琴,陳小樂.純動態消毒機在手術室空氣消毒中的效果觀察 [J].現代醫院,2013,13(6):98-99.
[8] 田芬莉,李清,丁思勤.層流手術室動態空氣菌落數超標的高危因素分析 [J].華西醫學,2013,28(11):1712-1714.
[9] 劉昆,陳燕,王振國,等.連臺手術中手術室環境監測結果分析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293-4294.
[10] 沈郁,錢小毛.潔凈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現狀及護理對策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3):368-369.
[11]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 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S].北京:標準出版社,2012.
[12] Evans RP.Current concepts for clean air and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laminar airflow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1,469(4):945-953.
[13] 張永錦.清潔消毒時間對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的影響及對策 [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0):4841-4842.
[14] 賓英.層流潔凈手術室內干式無菌持物鉗更換時間的探討 [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3):65-66.
[15] 王隴強.醫院手術室空氣消毒效果動態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5):409.
[16] 劉德秀,李家瑜.層流手術間控制院內感染的臨床護理措施分析[J].西部中醫藥,2015,28(1):117-119.
[17] 王華莉,李建海.層流手術室空氣細菌濃度監測的結果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