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燕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黨員干部“四風”問題,切實提高全體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良好作風,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增進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促進黨的作風建設,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具有重大長遠意義。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近期仔細認真地重讀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要努力汲取優秀傳統文化,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
《論共產黨員修養》是劉少奇同志于1939年7月在延安馬列學院所做的公開演講,他根據自己多年對黨內生活的觀察,詳細闡述了共產黨員修養的內容和方法,第一次提出了加強共產黨員修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該書曾被列為1942年整風運動的學習文件,它是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
在《論共產黨員修養》中,劉少奇同志指出,真正的共產黨員應當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修養、無產階級的革命戰略戰術、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等五種修養,也因為黨員的政治覺悟、斗爭經驗、工作崗位、文化程度、社會活動的條件各不相同,各個同志需要特別注意修養和著重注意修養的方面各有差別。明確提出把對黨員開展必要的歷史文化教育作為培育提高共產黨員人格修養的重要途徑之一。要把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人格、修養問題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中去理解,通過歷史和文化的教育,對黨員注入不可或缺的認知理性。
《論共產黨員修養》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培育和提高共產黨員修養的重要途徑是劉少奇同志留給后世中國共產黨人的珍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調研指導蘭考縣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結合《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我認為,這為我們新時期加強黨性修養指明了方向。
勤于學而明事理。《論語》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來即須求學”。《禮記》:“學然后知不足”。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以佛修心,以道養身,以儒治世”,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文化典籍蘊含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大道理。劉少奇也指出:“我們同志只要真正有決心……努力學習、鍛煉和修養,那么,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在工作和斗爭中培養馬克思和列寧那樣的作風,不斷提高自己的革命品質,成為馬克思、列寧式的政治家,這是完全可能的。”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通過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讀本》、《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以及習近平同志關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系列重要講話,同時結合淮安實境課堂(周恩來紀念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等)強化學習、提升素養,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責任、一種境界,在學習中提高政治素質、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明廉恥而養情操。古人云“德者,國家之基”;“敬德必勝,失德必敗”。無不說明了修養的重要。劉少奇同志也指出:“共產黨員在思想意識上進行修養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忠誠純潔的進步的模范黨員和干部。”具體而言,要做到一要廉潔。“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清正廉潔是對人的行為及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更是黨員干部執政操守的核心,是應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從政道德的原則和底線,需要我們黨員領導干部持之以恒地加以堅守。二要公正。古人云:“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人只有在內心確立“公正”的品德理念,才能胸中有正氣,腳下走正路,做事講公正,對人講正派,做到心正、人正、事正。三要誠信。孔子不僅提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認為“民無信不立”。我們黨員干部講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只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尊重。
畏法度而能自律。“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是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和政治品格。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把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修養》中倡導的“慎獨”、“自省”等,作為警示和約束自我的基本準則,自覺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蝕和金錢、物質的誘惑,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優秀本色。在黨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省市改進作風的有關規定,帶頭厲行勤儉節約、嚴控“三公消費”,主動開展自我剖析,深入查擺問題,自覺接受監督,切實做到立言立行、邊整邊改,努力做端正黨風的表率,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黨員干部的廉政形象,在群眾中既有影響力,又產生凝聚力,激發生產力。
加強黨員黨性修養,是歷史的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切實做到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努力提高自己黨性修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加強黨員黨性修養,才能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本色,才能擔負起人民和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才能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淮陰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