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剛剛閉幕的集團公司2014年度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圍繞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從嚴管理,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更加注重資源優化,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強化風險管控,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實現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突破。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突破,是本次工作會議的主題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特征,也是企業經營面臨的最大外部環境,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主要是指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何順應環境的變化,適應新常態,在新形勢下獲得更好的發展,是每一個企業面臨的最大課題和挑戰。年度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敢于引領新常態,堅定不移地把發展質量和效益提上去,為中國石化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更好發展指明了方向。
適應新常態,最核心的就是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轉型發展,使中國石化走上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軌道,進入質量效益型發展的新階段,邁上建設世界一流的新臺階。為此,必須盡快轉變思想觀念,真抓實干,勇于創新,在經營管理、改革發展的各個領域實現新突破。
加快轉變思維方式。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思維方式的轉變,就不可能有發展方式的轉變,適應新常態必須首先認識新常態,轉變思想認識和思維方式。新常態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人們普遍對此知之不多,認識不深,加深對新常態的理解和認識,把握新經濟的運行規律,是當務之急。必須自覺改變傳統觀念,樹立與新常態相適應的新觀念、新思維,如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內涵發展為主、創新驅動、服務創造價值、市場化經營、互聯網思維等。只有每一名員工特別是領導干部以這些新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建立新的思維方式,才能順應新常態發展的潮流。
加快推進轉型發展。轉變發展方式推了多年,始終沒有實質性突破,日子好過,缺乏緊迫感是重要原因。如今新常態和低油價的疊加,使石油石化企業的經營形勢愈加嚴峻,轉型發展的緊迫性不斷增強,順勢推進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正當其時。轉型發展是一個艱難持續的過程,早行動早受益,誰先轉型成功,誰就能在新常態下占得市場先機,所以要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本質上是集約型內涵式發展,要牢牢把握轉型發展的實質和內涵,牢牢把握推動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既做加法,又做減法,一方面把存量做優做精做強,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提升質量和競爭能力,同時尋找新的增長點,開拓新領域、新產業;另一方面關停退出非戰略性低端業務。要將創新驅動打造成為中國石化的核心發展戰略,突出把研發做強,靠技術引領和服務增值實現轉型升級,使中國石化盡快走上有質量效益、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的新型發展道路。
加快推動改革攻堅。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國企改革搞了多年,但主要做了改制上市、主輔分離、專業化重組等外圍方面的改革,現在已經進入深層次的攻堅階段,目標是破除傳統的體制機制,建立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深層次的改革由于涉及每一個人的觀念、利益和靈魂,難度大,所以一直進展緩慢。如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搞了多年,但至今鐵飯碗、鐵交椅也沒被打破,國企活力、市場適應力不強、人員過多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不建立市場化體制機制,企業就缺乏活力和效率,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就不能適應新常態,更不能成為世界一流。年度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動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每一名干部員工都應該積極支持和參與,確保深層次改革的攻堅戰取得突破。
如此,中國石化才能如傅成玉董事長所說的那樣,在新常態下實現浴火重生,繼續向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