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兵

幾年前,這里是一個川東片區典型的傳統農業大鄉、勞務輸出大鄉和經濟窮鄉,缺乏農業支柱產業。
現在,這里已發展起食用菌、水稻制種、肉牛、肉兔、長毛兔、黃花、蔬菜、柚子和豬腰棗等九大特色主導產業,農業產業結構向著產業化和規?;姆较虬l展,成為大竹縣富有特色的農業產業示范鄉、生態文明鄉和經濟強鄉。
“今后3年將是我們高明鄉農民收入最快,主導產業發展最迅猛的時期,這多虧鄉上實施了‘發展三步棋?。 蓖砬飼r節,在川東北大竹縣山后片區高明鄉,我們處處可以感到秋收后農民的喜悅之情。
這個被當地干部群眾津津樂道的“發展三步棋”究竟是咋回事呢?
準確把握鄉情 ? ?理清發展戰略
高明鄉位于達州市大竹縣山后片區,人口3.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1萬人。該鄉距縣城42公里,與重慶市墊江縣的沙坪鎮相鄰,屬于基礎設施薄弱、區位優勢欠缺、產業基礎較差、發展速度較慢的山區農業大鄉。
近年來,隨著國家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戰略和大竹縣“加快山后片區快速發展”計劃的實施,這個經濟總量小、農民收入偏低的農業大鄉也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
“有了好的機遇,更需要準確認識鄉情,因地制宜規劃發展戰略,只有找到一條發展脫困的好路子,才能使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睓C遇面前,高明鄉黨委、政府班子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走訪了上千名村民和回鄉人員,召開了上百場“諸葛亮會”,收獲了一條條好建議?!案呙鬣l有種植食用菌、黃花的傳統,應該擴大規模發展基地?!薄梆B肉牛、肉兔和長毛兔很來錢,鄉上加大扶持力度就好了!”“不少外出務工人員發了財,吸引他們回鄉發展肯定能起到示范作用?!?/p>
在集思廣益、反復論證的基礎上,高明鄉以“政府扶持引導,能人經濟示范帶動,激勵政策支持帶動”作為發展思路,按照“山丘花果平壩菌,養畜種菜奔富?!钡漠a業發展布局,遵循“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制訂了符合本鄉特色的農業“123”戰略工程:一是在林區地帶和路河沿線,穩步發展一個草食性畜牧生態養殖基地;二是在平壩區域,突出發展食用菌和水稻制種兩大特色種植基地;三是在山丘地帶,重點發展蔬菜、柚子、豬腰棗等三大特色蔬菜和水果基地。
“培育農業產業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如果不虛心聽取群眾意見,縱然滿腔熱情也難免跌跟頭。”鄉黨委書記王大文坦言,“正是因為從民間廣泛吸取智慧,近年來高明鄉制訂的‘科學規劃奠定基礎、能人經濟示范帶動、成熟經驗總結推廣的‘特色農業助農脫困三步走規劃,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說的‘三步棋才能走得穩當?!?/p>
實施“能人戰略” ?帶動千家萬戶
“有了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確定了產業發展規劃,靠誰來實施?”高明鄉黨委政府將眼光鎖定在大戶能人和吸引返鄉農民上,大力實施了“能人戰略”。
突出能人培育戰略,完善能人保障機制。對能人開展業務知識和創業意識培訓,促其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發展觀念,并選拔能人代表外出參觀考察,開闊視野和思維;把能人創辦的合作社或龍頭企業作為一線培訓基地,在生產季節進行現場講解培訓,在農閑季節則注重培養農民樹立現代農業觀念。
突出能人帶動戰略,強力推動“能人經濟”。積極實行“外引內聯”的能人經濟帶動戰略,培養造就了一批勤于鉆研、善于經營、敢闖能干的農村能人,帶動了千家萬戶調整結構、發展產業。
2013年12月,大良村徐貞兵等人組織32戶農民開墾了300余畝撂荒山地,并投資100多萬元建立了黃花種植基地;2014年初,同心村回鄉創業能人湯繼堯、羅學建聯合一批敢于承擔風險、有經濟頭腦和資金實力的本地農民擴建了大竹縣金土地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589戶社員。
“這些大戶能人有的成為促進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有的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典型楷模,解決了農民不敢發展的困惑與難題。”鄉黨委書記王大文說。
“誰是好干部?有本事,有門路,愿意帶著大伙兒一起富的能人就是好干部?!备呙鬣l黨委傾聽群眾心聲,把政治素質好、帶動能力強的人才納入村“兩委”班子,隨著同心村的湯繼堯、羅學建和大良村的徐貞兵等一批致富能人陸續當選村支書或村主任,全鄉村“兩委”班子戰斗力大大增強,農業產業調整步伐明顯加快。群眾贊不絕口:“給錢給物,真的不如給個好支部,選準能人當干部。”
扶持發展合作社 ? 建立規范有效機制
“能人經濟可以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但要做大做強,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機制,否則難以持久。”自新一屆班子上任以來,高明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能人經濟”模式轉向合作社規范管理的成熟運作模式。今年更是從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加強對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農民單家獨戶闖市場存在難以把握市場變化、信息渠道不暢、缺乏話語權等先天不足,而組建合作社則可以有效克服這些缺陷。”鄉長潘運春坦言,“我們切實推行‘統一供應種子、統一技術管理、分散種植經營、統一收購外銷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形成了群眾廣泛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有效降低了風險,使廣大農民進一步受益?!?/p>
2014年,同心村589戶農民投資640萬元擴建了大竹縣金土地合作社,采取“統分統”的經營模式生產“速生長、無公害”食用菌,發展為遠近聞名的食用菌基地。“合作社擁有年產值1860余萬元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現有固定工人73人,全年發放工資60多萬元,可為基地所在村人均增收2060元?!崩硎麻L羅學建信心滿滿,“目前正申報省級農業合作示范社,一旦通過發展空間更大,社員增收就更有保障了?!?/p>
2014年,依托綠丹種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高明鄉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了水稻制種產業協會,帶動全鄉2000多戶農戶從事水稻制種,今年水稻制種面積達2500畝,產值721.88萬元,制種農戶戶均增收1624元。
到2014年底,全鄉按照“統分統”模式已組建大竹縣金土地蔬菜專業合作社、山地黃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高明鄉水稻制種協會和兔牛養殖協會4個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15個,其中特色種植業基地7個,特色養殖基地8個。
“‘統分統就是好,大伙聯手闖市場,風險小了效益好。”從一首當地農民自編的順口溜中可以感受到這種模式帶來的好處。據測算,今年高明鄉將完成農業總產值2.19億元,預計比2013年增長16.7%,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