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22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公布,該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從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決定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到現在對外公布,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水落石出。
重構房地產市場
由于不動產登記具備產權界定與統計功能,制度出臺將起到重構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促進樓市理性回歸的作用。
一是摸清底數。國家將掌握住宅產權個人分布、家庭分布、區域分布狀況,進而可以大致推算潛在住宅需求狀況。
二是調整政策。過去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在二套房認定時,存在“認房不認貸”或“認貸不認房”的糾結。若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這些差異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甚至可以通過不動產登記系統為銀行發放首套房貸、房地產稅收征繳、公積金政策提供詳細個人清單。
三是調節供應。國土部門根據住宅產權登記狀況,結合外來人員流動狀況以及上一年成交狀況,可大致合理推算潛在住宅需求規模,并制定實施當年住宅用地計劃,促進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四是改革稅制。土地財政向房地產稅收體系轉變是歷史趨勢。從西方發達國家看,房產稅是地方政府稅收主要來源。20世紀70年代以來,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房地產稅收收入占地方政府稅收收入的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
五是引導需求。在過去較長時間里,投資投機性住宅需求成為驅動我國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同時,國家對投資投機性住宅需求的抑制與調整將更具針對性,配合各種金融稅收政策,有效抑制這些需求“興風作浪”。
不要指望承載太多反腐功效
不動產登記之所以被寄予厚望,一度是因“以人查房”被作為主要看點,認為官員瞞報登記資產信息等行為將被剎車。現在看來,這點短期內并不能實現。這也在預料之中。畢竟,根本上講,所謂“以人查房”的反腐訴求,只能說是民間想象,并非制度本身應有之義。
不能指望一個不動產登記,承載太多其制度初衷以外的神奇功效。一般人也不會希望有人隨便就能查到自己不動產信息吧。這是私產和私權保護范疇問題,不能和大眾反腐混淆。
即便哪天不動產登記允許民眾隨意查驗官員房產,是否就能核實某官坐擁多少來源不明的房產呢?或許有些一廂情愿,也低估了貪官智商。不如讓反腐的歸反腐,而本意只為保護私產的制度,做好分內財產權利保護,也就夠了。(綜合自中國經濟網,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