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及肅
東豐縣猴石鎮增和村五組農民李振明,憑借著不服輸的勁頭兒和一股子鉆勁兒,靠養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了“致富路”。從剛開始小打小鬧謀發展到目前年出欄肉牛達200多頭,年獲利20多萬元,李振明將養牛規模越擴越大,在當地被譽為“牛狀元”。十多年來,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增和村養牛大戶發展到20多戶,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養牛屯”。
1997年,30歲的李振明覺得只靠家里那點地賺不了幾個錢。于是,他打起了養牛的主意。起初,他投入2萬多元錢,建起了簡易的養牛舍,養了5頭牛,但由于缺乏養牛技術和經驗,到年底時不但一分錢沒掙著,而且還賠了5000多元。這時,村里有人說起了“風涼話”:“養牛是文化人才能干的技術活兒,不是誰都能養的。”聽到村民們紛紛議論,李振明的倔勁兒又上來了。他買來養牛技術書籍,刻苦鉆研其中的飼養管理技術,在學中干、在干中學。他每天起早貪黑,在牛舍里跟牛打交道。有時趕上牛來病了,他就在牛舍里呆上大半天,經常是小毛病自己看、大毛病請獸醫。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黑夜白晝,為了能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李振明把全部精力和汗水都放在了養牛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振明很快掌握了養牛的管理技術和防疫知識,家庭養牛業規模不斷擴大,收入逐年增加。1999年,他養了10頭牛,獲利1萬多元。第一次嘗到甜頭的他,更加堅定了養牛的決心與信念,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每年他都會增加投資5000元到1萬元,建舍、購牛,推動養牛事業“滾雪球式”發展。現在,李振明的養牛事業已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一年就能獲利20多萬元。
十多年來,李振明通過不斷實踐,摸索出一套養牛經驗和方法,即“三看”、“兩定”、“一搭配”。“三看”,就是平時注意看牛的精神狀態,喂時注意看牛的食欲,經常注意看牛的糞便。發現精神不振、不愛吃食等不正常現象,都是發病的預兆。要立即隔離觀察,及時治療;“兩定”,就是喂食定時間、定數量;“一搭配”,就是不分冬夏,飼料一律實行精、粗料合理搭配。
李振明在擴大自家養牛規模的同時,還把自己總結出的養牛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鄉親們。不管是村里誰家有養牛方面的問題,只要打一聲招呼,他就有求必應。現在,增和村不少村民對養牛致富樂此不疲,對今后的小康生活充滿了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