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達 郭志輝 唐敏婷
香甜可口的香瓜、掛滿枝頭的葡萄、水靈靈的蔬菜……金秋時節,九臺市興隆鎮頭道村棚膜經濟產業園區里,一派豐收景象。這里,由140棟大棚組成的園區已初具規模,大棚里生產的各種新鮮蔬菜、水果每天源源不斷地被運往各地農貿市場。
“我家大棚年收入超10萬元”
“這些是‘八里香,那邊是‘白瓜,咱家的香瓜全是大棚的,生長周期長,能賣4到5個月呢。”雖然很多地方的香瓜已經“罷園”,但瓜農楊立志家的大棚里,香瓜依然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瓜秧下一個個香瓜散發著清香。這幾天,楊立志正在忙著采摘新成熟的香瓜,準備在中秋節前賣個好價錢。
“我侍弄棚膜香瓜已經有6年的時間了,頭幾年都是小打小鬧。”楊立志拿著剛剛采摘下的香瓜告訴記者,后來鎮里建起了產業園,給予了他很大支持,“在鎮里的大力幫助下,我又蓋了4個大棚,現在這些大棚一年純收入總計超過了10萬元。”
年底前,再建30棟大棚
在興隆鎮,很多農民都和楊立志一樣,靠發展棚膜經濟走上了致富路。作為農業大鎮,興隆鎮領導通過“面對面”與農民暢談交流、征求意見等方式,決定把發展棚膜經濟作為該鎮主導產業,并于2012年成立了頭道村棚膜經濟產業園區。
如今,棚膜經濟產業園區面積達到了8公頃,參與農戶46戶,大棚主要種植香瓜、葡萄、蔬菜,每棟大棚純收益可達3萬元。“預計到2014年年末,我們還將新建30棟大棚,總占地面積15公頃?!迸d隆鎮副鎮長馬文鳳介紹說。
目標:戶均一畝棚,增收兩三萬
“鎮里就是要通過典型示范引導、輻射,形成大規模、大群體。”馬文鳳表示,該鎮將通過“滾雪球”式的發展模式,全力將棚膜瓜菜產業的發展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力爭利用3~5年時間實現戶均1畝棚,戶均增收2~3萬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