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可 田園
走進雙遼市雙山鎮玉尺村,沿著筆直平坦的村路行進,兩側花香樹美,別致的院墻展現著美麗新村的魅力。“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抓村屯環境建設,修道、種樹、栽花……現在是屯屯通、戶戶通,村屯環境咋樣?我不介紹,還是你自己看……”村黨總支書記高真玉如是說。
玉尺村位于雙遼市雙山鎮東北10公里處,全村共有2個自然屯,406戶,1806口人。“搞村屯環境整治,村里的‘欠賬兒多,村民也不認識,祖祖輩輩的都住習慣了,你要是一下子讓大家都認賬兒,就得有點狠招兒。”高真玉所說的“狠招”就是在玉尺村下了三步棋。
第一招是下軍旗,抓硬件。俗話說,軍令如山。在這步棋上不僅有一說一,實打實;還得言必行,行必果。以“清垃圾、清邊溝、清柴草、清糞堆、清路障和拆除阻礙道路和觀瞻的土圍墻和木柵欄”為主要內容的“五清一拆”活動拉開帷幕。高真玉帶領村里的黨員干部打響了玉尺村環境整治的攻堅戰:整修街路,修整路邊溝,統一修建圍墻,砌筑過道橋涵,建設垃圾堆肥場,安置垃圾箱……一系列硬件工程全面展開。
第二招是下象棋,抓軟件。村屯環境清潔了,村兩委班子把目光投向村屯亮化上。綠化美化要上檔次,全村共栽植各類風景樹木2萬株,在道路兩側及庭院種植美化花墻3000延長米,粉刷文化墻8000平方米,書寫標語100多條;共修水泥排水溝6公里,投入勞動力1263人,出動車輛856臺次,動用土方3萬立方米,石粉1000立方米,整修道路6條,總長5800米。“這樣的環境咱們住著喘口氣兒都勻凈兒,也不能再亂扔亂倒了,別人不說,自己都不好意思呀!”村民魯萬福說,為保證樹木成活,村里的黨員干部披掛上陣,全員參與村屯綠化美化當中。
環境美是表象,精神美是內涵。近年來,新農村建設及改善民生共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投資2萬余元建成“農家書屋”,通過廣播、報紙、標語口號和集中授課的方式,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村規民約和文明行為規范,增強廣大農民的誠信意識和法制意識;村共建設了2個農家大院,做到了設備和設施齊全,活動內容豐富,為村民們的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活動場所。成立了5支秧歌隊,在農閑時定期演出,吸引了大批群眾的熱情參與,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為服務老年人、為老年人解決生活難題,我們玉尺村還建設一個村居家養老大院,居家養老服務大院配備電視機、影碟機、各種棋牌、圖書、報刊、健身器械、娛樂器材、休息室和醫療衛生設備等設施,把低齡、健康老年人請出家門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
第三招是下跳棋。結合城鎮化建設對玉尺村進行科學規劃,打造生態環保的新型農村社區。美麗村莊建設不僅要美的環境、美的精神面貌,還要有美麗產業。在村黨總支的帶動下,投入260萬元搞起了占地2萬平方米的養牛牧業小區,共吸引11戶養殖戶入駐發展。不僅免費讓養殖戶入駐,而且還主動聯系當地畜牧部門幫助做好免疫,還請上級專家對養殖戶進行專業培訓,促進了牧業小區的健康發展。截至目前,養牛牧業小區已出欄育肥牛300多頭。在項目的帶動下,全村有1/3的戶都開始養起了牛,養牛專業戶達95戶。有的養牛戶一年可增收2萬多元,全村牛現發展到369頭,羊發展到1000只,豬發展到400頭,禽類3000只。牧業總收入425萬元,人均牧業收入3270元。
在成功發展養殖業的同時,村黨支部還注重發展香瓜、蔬菜大棚、地膜玉米種植等配套型產業。引進了5臺大型農業聯合作業機械,成立了農機合作社,現有入社成員37人,有效地促進了土地流轉和勞務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香瓜、地膜玉米等科學種植模式,引進優良品種,提高機械化作業率。今年全村種植香瓜105畝,并配有一定澆灌設施;種植地膜玉米700多畝。
“我們正在積極和大型農業產業化企業建立聯系,準備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實施項目帶動工程。”高真玉說,首先開展土地集中流轉,將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上現代化養雞項目,建立養殖合作社,規劃牧業小區;最后采取宅基地換樓房的形式,逐步實現整建制村推進。面對未來,玉尺人信心滿滿,美麗新農村會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