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瑞東 鄭雙 鞠清明
夕陽西落,晚霞初顯。吃過晚飯的扶余市弓棚子鎮弓棚子社區農民朋友紛紛走出家門,來到社區中心小廣場。有的扭起秧歌,有的跳起健身舞,有的打著籃球,還有的滑著旱冰,孩子們在一邊玩著游戲,更多的人或是在這里觀看、學舞,或是三兩成群地嘮著自己關心的事……人們在這里告別一天的勞累,回味一天的快樂。
廣場不大舞臺大,投入不大效益大,活動不大意義大——這是包括弓棚子社區在內的松原數百個農村文化小廣場最真實的寫照。該市從滿足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著力建設村級文化小廣場,把文化惠民樂民工作做到了農民群眾的心坎上。
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認識高、動作快、辦法實、成效顯
松原市委書記高福平在多次農村文化調研后表示,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是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農村生產力、推動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新農村建設事業繁榮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可加快農村文化建設突破口選在哪里?
“抓好農村文化小廣場建設!”高福平堅定地說,這樣就可以使農民群眾文化活動有平臺、有陣地。
松原市委、市政府把“農村文化小廣場建設工程”作為構筑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百姓精神家園的奠基工程,寫進了《松原市委五屆四次全會報告》,列入了《松原市“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和《松原市“民生行動計劃”》,計劃利用3年時間,實現文化小廣場行政村全覆蓋。今年計劃建設村級文化小廣場260個。工程全面啟動實施以來,在宣傳、文化部門牽頭抓總、督促協調下,各地積極響應、全力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突出規劃引領。前郭縣在文化小廣場建設上制定了以縣城為中心,以長山、王府、烏蘭圖嘎等重點鎮為支撐,以行政村為基點的廣場建設體系,提出了因村制宜、大小結合,先易后難的建設思路。目前,全縣233個行政村建成硬化文化小廣場165個,占全部行政村總數的71%。
著力降低成本。扶余市在廣場建設中實行面向社會進行統一招標,簡化立項招標程序,統一施工,統一標準,統一設計圖紙,有效降低了工程整體造價,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場建設量需求。今年計劃投入資金780萬元,建設110個農村文化小廣場,平均每個廣場造價預算僅7.1萬,成本比各村散建幾乎降一半。
堅持資源整合。乾安縣在廣場建設上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整合利用農民自辦文化活動、村屯整治、道路工程等項目,彌補農村文化陣地資源的不足。該縣安字鎮東夏村是市農委、市國土、油田等單位的聯系點,在多家單位的聯合幫扶下,投資70多萬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高標準的文化休閑廣場,由健身廣場、溜冰場、景觀長廊組成,體育設施、景觀燈、休閑座椅等一應俱全。農閑時節,廣場上每晚燈火通明,唱唱跳跳的男女老少,擠滿了整個廣場。
規定“統一標準”,訂制“完美套餐”——同標準、同設計、同功能、同推進
松原文化小廣場建設工程遵循“統籌規劃、統一工程,整合資源、合力推進,因地制宜、務求實效”的原則,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規劃,與城鄉統籌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實行統一設計標準、統一工程要求,在選址、規劃、標準的設計上,都要符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避免重復建設。
工程由各縣(市、區)財政統一投資,每個小廣場按照15~20萬元的標準進行建設,全市計劃投資近5000萬元。目前,全市已經投資2800萬元,今年的文化小廣場建設任務已經全部落實,現在正在緊張建設中,預計8月底完工。
完善配套設施,文化小廣場建設按照“六有”標準(有面積為500~1500平方米的硬化場地,有廣場照明燈、音響等設備,有文化宣傳長廊,有健身娛樂器材,有專門管理人員,有文化隊伍開展經常性文化活動)進行,同時,堅持實際、實用、適度,尊重群眾意愿和需求,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
強化管理使用,注重活動質量——常指導、強培訓、辦活動、激活力
在加快廣場建設的同時,千方百計完善配套功能,積極引導群眾參加活動。利用相關補貼資金,統一為每個行政村購置了文化活動裝備,包括音響、鑼鼓鈸、秧歌服、扇子等,以此固化了一批文娛活動骨干,成為廣場活動帶頭人。
寧江區不斷加大文化帶頭人、文化骨干的培訓力度,建立鄉鎮文化站、村文藝隊“二位一體”培訓網絡,全區82個行政村全部培訓到位,大大增強了廣場活動組織能力。
隨著廣場建設興起,植根這塊舞臺陣地,各種形式的農民自辦文化遍地開花。全市農村創建和培育小劇團、秧歌隊等各類農民自辦文化組織和典型戶近6000個,擁有二人轉、歌舞、秧歌、小品等民間文藝骨干2萬多人。乾安縣嚴子鄉君字村小劇團走出鄉村進京演出,他們創作的村歌《騰飛吧,君字村》,在全國“村歌獻給黨”征集活動中,榮獲“十大金曲”等4個獎項。前郭縣農民健身秧歌隊,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農民運動會健身秧歌比賽中獲得5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