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近日,蛟河市電視臺將趙林飛的故事拍攝成專題片《留洋女豬倌》,展現了這名蛟河女大學生放棄國外待遇優厚的工作,回蛟河養豬創業的故事。《留洋女豬倌》被推送至中國新農村電視藝術節,經過初評和終評,該專題片從440余部電視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三農電視片一等獎。
8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蛟河市黃松甸鎮黃松甸村一處山腳下的養豬場,見到了這位留學歸國返鄉養豬的趙林飛。
人生抉擇
留洋女回鄉養豬創業
今年33歲的趙林飛說,2004年,她從大連交通大學畢業。當時她所學的專業是國際商務會計。次年,她留學到荷蘭,進入斯坦頓大學攻讀酒店管理專業。2008年,她到美國邁阿密市的希爾頓酒店實習。
“當時的職務是見習經理。畢業時,因為成績比較優秀,酒店愿意聘任我為經理。”趙林飛說,其他的酒店她也可以應聘成功。不過,考慮到父母不希望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她于2009年9月毅然回國。
回國后,趙林飛先在上海的希爾頓酒店任職。“第一年月薪8000元,第二年開始就2萬了。”趙林飛說,“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原來,2009年一次參觀農博會徹底改變了趙林飛的人生軌跡。趙林飛遇到了一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通過聊天,她意識到,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期的中國從事有機農業,肯定會大有作為。
“荷蘭的現代農業、有機農業比較發達。在超市里,普通的大白菜3歐元一個,有機的則賣到六七歐元。從那時起,我就對綠色有機農業有興趣了。”趙林飛回憶稱,那次參觀農博會后,讓她下定決心回鄉創業。
在荷蘭、美國留學4年多,放棄眼前優越的工作,辭職回家養豬?在當地林場工作的趙林飛的父親趙占生最先不同意了。
經過調研了嗎,市場銷路怎么樣?父親趙占生將一系列現實的問題提出來后,趙林飛看了看母親。
“我家比較民主。我和姑娘贊同了,她爸反對無效。”趙林飛母親周淑霞笑稱,看起來很麻煩的問題,就這樣輕松地解決掉了。
趙林飛家有20多年的傳統養豬史。2009年底,經過一系列改裝、調整,新的養豬場改造升級成功。
大膽嘗試
給豬喂大蒜、花椒、大料
養豬場硬件的升級,相對簡單。在軟件方面,趙林飛可花了不少心思。
“原來是給豬喂自來水。我尋思既然做有機食品,就得最大限度綠色下去。”趙林飛將原來的水管刨掉,開挖新渠引水,讓豬喝上了山泉水。
最關鍵的問題,是綠色養豬的飼料。在中國農業大學黃維浦教授的指導下,趙林飛決定與蛟河市新站鎮甜黏玉米專業合作社合作,讓甜黏玉米秸稈作為主要的飼料構成。
“有一次,我把糖醋蒜桿喂豬了,結果發現豬吃得特別香。而且,大蒜有抗癌、殺菌、調味功效。我受到了啟發,就在豬飼料中加入了大蒜。”趙林飛說,此外,她還嘗試在豬飼料中添加花椒防豬瘟,添加大料防病、調味。
“這個配方現在已經成型,不過還在進一步完善中。”趙林飛稱,去年,她嘗試將核桃加入到豬飼料中,結果發現豬肉肉質、色澤、口感等都有明顯提升。
2010年,趙林飛的養豬場被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評為省級標準化牧業小區。今年1月,趙林飛養殖的生態豬肉被農業部指定檢測機構驗定為符合綠色豬肉標準。
擴大規模
帶動鄉親共同富裕
經歷了兩年多的虧損,2012年底,趙林飛的養豬場終于實現了盈利。
“認準了就得走到底。每年虧損幾十萬,我也咬牙挺著。終于迎來了良好局面。”趙林飛說,目前銷路主要靠省內團購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預訂。
如今,趙林飛已經為綠色豬肉注冊了“長白部落”品牌,打算下一步將品牌肉推入各大超市。
“我的養豬場年產量只有1500頭。有機豬生長期長,一年只出一欄,擴大規模,需要我們的合作社。”趙林飛介紹,她已組織成立了專業的生產合作社,帶動鄉親們一起養有機豬。
“這樣,不但可以營造規模效應,促進生態養豬行業發展,還可以帶動大家共同富裕。”趙林飛誠懇地說。
驅散質疑
獲評“三八”紅旗手
趙林飛的手機中,保存著近幾年來她獲得的榮譽證書的照片:去年9月,被評為吉林市“興農帶富之星”;今年1月,在全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中,獲得“女狀元”榮譽稱號;被吉林省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
“榮譽或者嘲諷都無所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我的夢想。”趙林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