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超 姜鵬雷
這是一個臨近河邊的農家,高大的幾間房屋從整齊的院墻中露出來,院道的兩邊,擠滿密密麻麻的小花小草,一陣清涼的風吹來,甜蜜的花香沁人心脾。房屋后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排排豆角、茄子、辣椒、西紅柿……從這里不難看出,這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當你轉過院門,向東拐過一條小溝渠,會驀然發現,幾座頗具規模的大棚矗立在那里,整齊、氣派、莊嚴。從棚門口向里望去,你會驚異地張大了嘴——那一根根飽滿的、水靈靈的、欣欣向榮的,不就是仙草靈芝么?
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悄悄撥回到18年前。也是一個夏季,天空沒有一絲風兒,在靖宇縣景山鎮,無事可做的農民們都在午睡,連鳥兒都停住了鳴叫,村子里靜悄悄的。從村東頭一間破舊的茅草房里隱約傳來陣陣爭吵聲,聲音并不大,間或傳來幾聲哭泣。這是老李家,村里有名的貧困戶,老李頭一輩子沒什么本事,除了種地,什么都不會。地里種出的東西僅夠一家老小吃喝,到年底并沒有剩余。此時的他正蹲在地上,抽著老旱煙,地下站著他剛剛中考完的小兒子,瘦弱的身上穿著破舊的衣服。他剛剛領到省農校發來的錄取通知書,卻被告知家里沒錢供他上學。與父親理論,父親反復一句話:家里實在沒錢供你再念書了。看著父親痛苦的樣子,孔令偉擦干眼淚,轉身走了出去。
剛剛18歲的孔令偉,毅然背起行李遠走他鄉,開始了打工生涯。他去過很多地方,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雖然長了很多見識,然而內心深處他是多么想念家鄉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家鄉面貌。隨著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的加大,他敏銳地覺察到,自己要想成功,還是要回到農村更廣闊的天地里,要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做出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漂泊了四年后,22歲的他重新回到了農村。
回到家里后,他并不急于去做些什么,而是先后訂閱了養殖、種植、農業信息等方面的報刊,找準門路,擬定發展計劃,他才著手實施。這期間他種植過黑木耳、榆黃蘑,還養過豬、兔子等,有了一定的收入。生活過得好了,家里人很滿足,覺得沒必要再發展了,但他不滿足。2006年,他添置了電腦,通過網絡了解農業資訊和市場行情,并多次向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咨詢,積極參加中心舉辦的各類技術培訓班,深思熟慮后,他決定種植市場上剛剛興起的中藥材——靈芝。
萬事開頭難,中藥材種植雖然不是靖宇縣的新興產業,但靈芝是新引進的品種,去哪里買,怎么種,需要什么?他沒有了頭緒。經中心專家的指點,他去了遼寧丹東靈芝種植基地,那里有豐富的靈芝種植經驗。在實地考察之后,他帶回了靈芝種植技術要領,同時也帶回了對種植前景的美好期望。首先按照專家的指示,蓋起了一座標準的靈芝種植大棚,大棚蓋好后,著手準備其他工序所需設備,購置了培養菌種所需的原料、滅菌鍋等,2007年春節剛過,他就開始忙碌了,從遼寧購回優質菌種,所有的操作規程都是按照專家的要求進行,沒有一絲馬虎。
7月份,別人種完了莊稼都無所事事時,孔令偉家的大棚里一片生機盎然,那一排排整齊的靈芝爭先恐后鉆出了土,遠遠望去,煞是可愛。除了每天保證必要的溫濕度和通風管理,做好蟲害預防,其余時間他都喜歡坐在棚邊欣賞著美麗的景色,心里充滿了希望。當第一批靈芝采摘后,他一棟大棚的靈芝從接種到收獲只用了兩個月時間,純收入卻在兩萬元以上!而種植傳統的玉米,從春天種植到秋天,每畝純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嘗到甜頭的孔令偉決定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專業種植戶。于是,從一棟大棚增加到四棟,收入也翻了幾倍。
2010年,由于他的優秀表現,被村里遴選為科技示范戶。在他的帶動下,2011年已有3戶農戶嘗試種植靈芝,他為農戶聯系菌種,無償傳授種植技術。他說:“我嘗到了科學技術帶來的甜頭,不能忘記別人,學會了科學,就要把科學的力量用到實處,只有這樣,才會把科學技術應用面擴大,才會讓更多的人知道科學技術的力量,大家才能一起富裕起來!”問到他下一步打算時,他很有信心地說:加入了村里的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要與眾鄉親一起把中藥材種植產業做大做強,做出自己的品牌,占領更大的市場。
科技助力,仙草生輝。孔令偉運用科技手段成功地做活、做大了靈芝產業,他信心百倍,勁頭正足。他看到一條科技致富的坦途已經在他面前鋪就,他將在這條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