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經濟發展新動向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2014年12月18日至19日,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成都舉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5年全省經濟工作八大任務。這些任務傳遞出哪些經濟運行的新信號?又將如何影響2015年乃至更長時間四川經濟發展?
會議指出:
? 努力擴大有效需求,穩定經濟增長
?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
專家解讀: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認為,四川更需要高效有力的投資來穩住經濟增長。他建議,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用有限的政府資金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方向上,可以重點關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涌現的高回報、高價值投資機會。
在傳統的需求渠道之外,新型城鎮化正釋放出巨大的內需潛力。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認為,當前我省正處在工業化與城鎮化雙加速時期,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將有利于釋放內需潛力。“尤其是我省城鎮化發展與全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差距就是潛力所在。”
會議指出:
? 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專家解讀:
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何樹平說,加大資金、政策的支持力度,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推進產業鏈條延伸,必將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
服務業發展方面,在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之外,會議對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何樹平說,當前,我省道路交通有了極大改善,加上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應該鎖定目標著力突破。
會議指出:
? 強化多點多極支撐,培育區域經濟新引擎
專家解讀:
何樹平表示,五大經濟區有整體發展思路,各市州不要總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善用經濟思維,著力在市場、公共服務、交通等一體化方面加大推進力度。“這方面可以借鑒京津冀的發展模式。”
社科院副院長盛毅提出,應該把天府新區建設,放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深化西部大開發、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中考量。
會議指出:
? 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深化開放合作,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專家解讀:
在本輪改革的推進過程中,突出了問題導向,以改革促發展。何樹平認為,在這個新機遇、新優勢面前,招商引資的范圍可以更廣闊,突破的重點、方向、地域等也應該有新的思考。四川必須搶抓機遇,主動融入。
盛毅提出,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棋局中,四川更應該注重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招商引資,注意引進新技術、新模式。
會議指出:
? 保障和改善民生
? 科學務實推進災后恢復重建,確保災區和諧安定
專家解讀:
何樹平認為,民生與經濟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補民生欠賬和短板,可造福百姓;另一方面,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也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不僅僅是一項民生工程,同時也可以擴大需求、拉動投資。相關專家提出,應加快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注重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抓好項目入駐,讓災區發展有強大的“自我造血”功能。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