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建
“村民說事”說出民主和諧
文/孫 建
擺正心態,放下架子,深入基層,從群眾的鮮活思想中汲取營養,從群眾的生動實踐創造中提煉經驗。
修建通組入戶路對新樂村二組的村民來說是“老大難”問題,可是在2014年樂山市金口河區推行的“村民說事”制度中,村民們足不出村就解決了修路的問題。2014年,金口河區以促進基層黨組織決策、管理、監督規范化和制度化為突破口,推行“村民說事”制度,著力暢通“民意渠道”,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各項利益訴求涉及面越來越廣,期望值越來越高。但由于村級事務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干部民主意識和素質能力參差不齊,導致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維護,群眾失去了對干部最基本的信任,對公共事務不關心,對惠民政策不理解,甚至出現抵觸、反對等現象。
為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金口河區出臺了“村民說事”制度,定期組織掛聯區領導、部門負責人和機關干部與群眾“一線說事”,說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難事、影響穩定和諧的雜事、為民服務的實事、新農村建設的大事、扶貧幫困的好事。活動開展以來,金口河區共開展“村民說事”369場次,接待群眾近兩萬人次,累計收集了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1972件。
為實現運行科學化、規范化,金口河區制定了“說、議、辦、評”“四步法”規范說事程序。
村民說事——在每個村設立固定的“村民說事室”,每個組設立流動“村民說事點”,村民有任何問題和建議都可以到“說事點”說事,由村組干部將說事內容記錄在《村民說事登記簿》上。集中議事——將每月第一個星期二定為“集中議事日”,由“議事委員會”負責根據村民反映的問題,確定議事主題、發出議事公告,組織聯系點縣級領導、定點幫扶部門干部、鄉領導、包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參加會議,商討解決方案。及時辦事——對條件已具備的當場解決,條件暫不具備的限期爭取解決,條件不充分的列出時間表分期解決。定期評事——將每季度末的“議事日”定為“評事日”,提前五天在村務公開欄上公示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責任人、辦理措施、進展情況、辦理結果等。“評事日”當天,群眾逐一進行口頭評議、舉手表決,對群眾不滿意的事項,由相關部門制定措施限時整改。
為確保“村民說事”制度有效運行,金口河區配套建立了“四有、三議、兩考”保障制度。“村民說事”制度實行季度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群眾滿意率低于80%的不能評為先進村黨支部,低于60%的扣罰黨支部書記績效工資的20%。
“村民說事”平臺的搭建,將自治權交給村民,暢通了群眾訴求、建議表達渠道,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釋放了民怨集聚壓力,干群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總結“村民說事”工作經驗,我們得到三點啟示。一要暢通訴求渠道,在感情上貼近群眾。“村民說事”分組、村兩個層級設立了“說事點”,讓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的渠道,解決了鄉鎮干部不下鄉、不了解群眾真實想法的問題。
二要發揮基層民主,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村民說事”讓群眾“自己說自己的事,自己解決自己的事”,使得矛盾在當場提出、問題在當場解決、民怨在當場化解,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大增,在干群間形成了“一人說事、大家獻計、迅速落實”的良好互動格局。
三要注重服務實效,在利益上維護群眾。“村民說事”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服務成效的根本標準,由村民自己當“裁判”,對辦事效果進行評議表決,真正做到了“由群眾說了算”。
(作者系金口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本欄責任編輯:王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