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把握新常態 掌握主動權
·本刊評論員
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新一代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論斷、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常態的外在特征和內在動因,為我們正確認識經濟形勢、與時俱進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基本方略和重要遵循。
2014年以來,在更加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四川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結構出現可喜變化,對外開放合作取得新的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運行還面臨新的增長動力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要素瓶頸制約加劇、局部債務風險不可低估等問題和困難,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如何應對難題,接受挑戰?
剛剛閉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解題思路。省委要求,保持四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關鍵要把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和要求、把握好我省經濟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把握好2015年經濟增長的支撐和可能,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
要把握大勢、保持定力,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未來發展走勢和新常態 “九個趨勢性變化”,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定力,在順應大勢中有新作為。黨的十八大之后,省委鮮明提出“六個基本判斷”,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全省工作主題不動搖,就是基于對大勢的總體研判和把握。當前,我省總體上進入了經濟增速換擋期,面臨新常態帶來的“九個趨勢性變化”,更需要全局的清醒和戰略的堅定。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會下降,但決不能因此就誤判形勢,喪失信心。我省具有后發優勢,在新常態下,無論是投資空間還是市場容量,都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潛力。因此,越是形勢嚴峻,抓發展的力度越是不能減;越是面臨困難,穩增長的勁頭越是不能松。
要抓住大事、突出重點,更好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牽頭抓好全局性階段性重點任務,帶動形成抓落實的工作合力。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各級黨委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去應對前進道路上的新風險,去拓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穩定經濟增長、壯大優勢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多點多極支撐、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深化開放合作、保障改善民生、推進災后重建——八大任務厘清了四川發展的大事和重點,各地各部門就需要因時而動、因勢而謀,各級黨委就要善于從各自比較優勢、從各自的薄弱環節、從省委的戰略重點中,全力激發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要尊重規律、創新方法。作決策、抓發展,必須尊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從基本省情、實踐基礎出發,更多依靠市場、依靠改革、依靠法治、依靠群眾,加強輿論引導,使黨委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更有成效。在新常態下,各級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和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各項改革發展舉措的科學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在尊重規律中尋找路徑、發現機遇,在創新方法中捕捉機遇、破解難題,才能推動“兩個跨越”不斷取得新成效新進展。
新常態要有新思路,新常態需要新作為。新的一年里,經濟工作困難多、壓力大,但只要我們把握大勢、保持定力,咬定目標、堅定前行,“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四川經濟一定會走上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之路。(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