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鄭桂梅

摘要:本文為了探討有機肥在改善花生經濟性狀和提高產量方面的作用,以本地花生主栽品種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施肥量的增產效果。實驗證明:多年沒施有機肥的地塊,有機肥對花生有促早熟的作用,能提高花生的各項經濟指標,隨著施用有機肥數量的增加,花生增產作用非常明顯。
關鍵詞:花生;施用有機肥;效果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8-15-1
1 試驗地基本情況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時間:2013年4~11月。試驗地點:試驗設在農安縣永安鄉新民村5社孫奎武家,地塊名蘑菇坨子。該地塊位于124°34.592′,北緯44°35.056′,海拔228米。郵編:130233。
1.2 試驗地基本情況
土壤類型為風沙土,亞類是草甸風沙土,土屬是固定草甸風沙土,土種是薄腐固定草甸風沙土,成土母質是近代風積物,有機質1.002%,pH值6.68,堿解氮139ppm,有效磷14.1ppm,速效鉀123ppm,今年降雨量417.5毫米、≥10℃積溫3064.08℃、無霜期123天。前茬作物花生,品種四粒紅。每公頃施史丹利復合肥(N15%-P15%-K15%)600公斤,2012年公頃產量2450公斤。
2 供試材料
供試肥料:46%的尿素、12%的過磷酸鈣、60%的氯化鉀、吉林省德帝達肥業生產的有機肥(有機質大于30%、氮+磷+鉀大于5%);供試作物:花生,品種四粒紅,生育期120天左右。
3 試驗處理
處理1是最佳施肥處理。每公頃施純氮70公斤、五氧化二磷80公斤、氧化鉀75公斤;處理2是每公頃施處理1肥量的80%和1125公斤的有機肥;處理3是每公頃施處理1肥量的80%和2250公斤的有機肥;處理4是每公頃施處理1肥量的80%和3375公斤的有機肥。小區面積20平方米,設三次重復,隨機排列,所有處理的肥料全部做底肥一次性施入,不追肥。
4 試驗管理
田間管理:4月30日打壟,5月20日播種,5月25日用咪唑乙煙酸和撲乙進行化學除草,6月15日鏟趟第一遍;6月30日封垅,小區播種密度560株/千平方米;人工等距播種;田間調查與測產:分別于6月11日和7月20日進行兩次田間調查,9月30日田間測產;秋收測產:秋收時每個小區取全部植株測產,測產時分別測定單株結果數、爛果數(%)、單株生產力(克)、百果重(克)、百仁重(克)公斤果數、公斤仁數、出米率(%)、畝產量(公斤)。
5 試驗結果與分析
5.1 不同處理對花生物候期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看處理1的莢果成熟期比另外三個處理晚1~2天,其他物候期沒有差別。
5.2 不同處理對花生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7月20日調查結果:處理1的主莖株高、側枝長、總分枝數都不如其他處理,有機肥料的處理對本地塊花生的生物學性狀有點影響。
5.3 測產考種
從表1中可以看出,施有機肥的處理均比不施有機肥的處理產量高,施有機肥最多的處理4比不施有機肥的最佳施肥處理1增產33.99%,果仁最飽滿。隨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花生主要經濟指標都有所提高。
5.4 為進一步確定不同施肥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對不同處理小區的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不同處理之間均有極顯著性差異,重復間無差異。
5.5 不同處理對作物產量、產出投入比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過磷酸鈣每噸按900元,氯化鉀每噸按4000元,尿素每噸按2000元,有機肥每噸按660元,花生每公斤按4.4元計算。
從表2中可以看出,處理4產量最高,畝產值最多,為943.36元,處理1最低;處理4施肥效益最高,為719.85元/畝,產投比也高,處理1的施肥效益最低。
6 試驗結論
本試驗區結果表明,對于多年沒施有機肥的地塊,有機肥對花生有促早熟的作用,能提高花生的各項經濟指標,隨著施用有機肥數量的增加,花生增產作用非常明顯,這說明了化肥與有機肥配施的科學性和經濟性。
作者簡介:張曉林,中專學歷,農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鄭桂梅,大專學歷,農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