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開展玉米“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獲得各種作物最佳施肥量等基本參數,試驗結果表明:在同等條件下,隨著N、P、K三元素施用量的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產量構成因素與N、P、K三元素施用量密切相關。最大施肥量畝施N 13.5公斤,P2O5 11.3公斤,K2O 11.8公斤,畝產達1106.6公斤,產量最高。而效益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呈拋物線規律,畝施N 10.2公斤,P2O5 7.9公斤,K2O 8.6公斤,畝產可達1063.9公斤,雖然不是最高,但效益最高,為最佳施肥量。因此,應在生產中廣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按最佳施肥量施肥,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玉米;“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8-20-2
“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是獲得各種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徑,也是篩選、驗證土壤養分測試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的基本環節。通過田間試驗,可以掌握各個施肥單元不同作物優化施肥數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養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構建作物施肥模型,為施肥分區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據。
1 試驗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情況
試驗落實在猴石農業站的科技示范園區內,土壤為平地白漿土,地塊肥力均勻,地勢平坦,前茬作物為玉米。
玉米測土配方施肥試驗土壤養分測試值
2013年度東豐縣氣象信息表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為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不設重復。小區面積為40平方米,5壟區、14米長。
四個施肥水平
每個小區的全部磷、鉀肥和1/3氮肥做基肥,2/3氮肥做追肥使用。
1.3 田間管理措施
2013年5月6日施肥,5月7日打壟,5月9日播種,至5月22日出齊苗。7月1日追肥。10月15日收獲。小區切除邊行單打單收,測各處理小區實際單產。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2 調查記載及室內考種
定點調查記載各處理小區物候期及生育情況,于收獲前以小區為單位,隔6株采一穗,共采集20穗玉米,按穗長大小順序排列,取中間10穗作為樣本,風干后對穗長、禿尖、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等進行室內考種,見表1、2。
3 結果分析
由于2013年氣候特殊,播種晚,但雨水充沛,溫度高,玉米生長發育較快,營養元素供應充足的處理表現較好,產量較高。沒施肥的空白處理產量最低,而沒施N、P、K的處理2、處理4和處理8產量相對偏低。使P、K較多的處理6、7、10、11等均表現為高產,穗長、百粒重等也相對較高,禿尖較小。
通過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分析可看到,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施肥量畝施N 13.5公斤,P2O5 11.3公斤,K2O 11.8公斤,畝產達1106.6公斤。而效益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呈拋物線規律,畝施N 10.2公斤,P2O5 7.9公斤,K2O 8.6公斤,畝產可達1063.9公斤,雖然不是最高,但效益最高,為最佳施肥量。
4 結語
在本試驗條件下,隨著N、P、K三元素施用量的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產量構成因素與N、P、K三元素施用量關系密切。
施肥量與經濟效益間呈拋物線函數規律,當畝施N 10.2公斤,P2O5 7.9公斤,K2O 8.6公斤,畝產可達1063.9公斤,效益達最大化。
因此,在開展玉米生產中要重視N、P、K的綜合施用,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按最佳施肥量施肥,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趙振彪.2009年玉米肥效試驗總結[J].榆林科技,2010.
[2] 韓振鋒.玉米“3414”肥料試驗結果與分析[J].山西科技,2011,(03).
[3] 趙艷,段海霞,趙詠霞.玉米配方肥料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2009,(05).
[4] 孫玉香,馬英江,苗友年,劉聰.玉米校正試驗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09,(04).
[5] 巴哈爾·吾守爾,吐爾遜乃·馬木提.玉米"3414"試驗總結[J].新疆農業科技,2010,(04).
[6] 蔣魯亭,趙興會,喬彥彪.渭北旱塬春玉米畝產噸糧關鍵措施[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1992,(03).
[7] 王巖萍.小麥套種玉米平衡施肥研究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09,(03).
[8] 徐冰,譚琪,邰日晶,尹同波,吳家川.瓦房店市玉米測土配方施肥肥效試驗[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9,(01).
[9] 陳甫玖,張明,蘇榮華,劉先友,傅同良.玉米新品種筑黃3號高產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9,(03).
作者簡介:郭艷明,東豐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