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粉湯
專屬臺北(臺灣北部包括基?。┑狞c心,從早餐到宵夜,粗壯的米粉飄在湯里,熱呼呼,但重點在于豬內臟的黑白切,豬能遺留人間的一點不浪費,心肚肝腸最基本,軟管脆管黑管肋管,必點,大腸小腸粉腸,咀嚼帶勁,不能錯過,請吃吃看豬皮,粉透像果凍的是極品,敢吃的我會推薦豬肺(Q綿超彈)、牙齦肉(牙齒拔掉后的一排,爽中帶脆)、豬頭肉(豬頭內腦殼縫刮出來細肉),其他油豆腐、吉古拉(中空長條狀的魚板)、鯊魚煙、韭菜卷等,沾點醬油,一口小菜呼嚕一碗白濃湯,宜人舒適。受歡迎的店通常會附設早市場,因為食材新鮮,大骨取得容易,湯頭肯定鮮美,某些夜市的米粉湯幾乎都偷加大骨粉或高湯粉等被我抓包,那些就不要去吧。
百元快炒
到臺北肯定要找時間試試看。剛開始只是經濟飲食,臺幣百元一菜(約22元RMB)的低價為收入不豐的上班族或學生節省荷包,但現在變成各路人馬社交聯誼的地方,十多道菜加啤酒很難破臺幣兩千,除了便宜,每家提供的菜色也幾乎破百樣,經典名菜這里都吃得到,三杯中卷、蒼蠅頭、水煮牛、佛跳墻、金沙軟絲等等都有,但來這里吃飯的訣竅是,請扯破喉嚨大聲喧囂,每桌都在比講話大聲、爆笑音量比誰爆表,放松心情,來狂吃狂喝。
豬血糕
被英國旅游網站VirtualTourist.com評為全球十大最奇怪食物之首,身為豬血糕創始之都的臺北人與有榮焉,把豬血和米飯凝固成一塊長方形板糕,是很自然的道理,不知道外國人在奇怪什么。要辨識哪里賣豬血糕并不難,它們通常被堆放在一個長得像陵寢的木制蒸籠里保持熱度和濕度,當地人最喜歡在蒸籠打開冒著滾滾白煙時湊近取暖,所以,看見街角哪邊冒出白煙,就走過去吧,不是賣豬血糕,就是在焚燒冥紙。好吃的豬血糕一定要沾花生粉,再灑上香菜,相同的道理,好吃的肉粽也一定要加花生粉,再灑上香菜,但奇怪,臺北人這點就不接受。
牛肉面
很多人專程到臺北吃牛肉面,又特別喜歡名牌店,但我警告,排隊的盡量不要,除避免接觸服務員的臭臉且非常有可能吃到先下鍋煮的爛面,有的湯頭還灌水,另外,掛上布條寫某某某金牌獎的,你很難在那邊吃到好味道,原因是,臺北不愧是牛肉面之都,大街小巷都可以找到不錯且有誠意的牛肉面店。最近遷移到潮州街的“廖家”變得很難吃,不知道出了什么問題,他家長輩出來開在中原街的“廖家”卻保有早期的濃郁,“洪師傅”也不推薦,“林東芳”也早失去原來味道除非你拼命加他們的牛油,顧客還必須排立在門口一批批地等著店員發號施令,魚貫入店,好尷尬,“永康牛肉面”很死咸,所以絕對不要相信臺北美食界評審的嘴巴,要吃牛肉面,只要選個巷口小店,都可放心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