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浙江省寧波市寧??h越溪鄉人民政府社會綜合事務辦,浙江寧波 315605
關于計劃生育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劉少奇最先發表了關于計劃生育的文章即《提倡節育》,隨后,不斷地出現關于人口和生育的各類文章聲明、社論報告等。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就開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并在1982年被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1]。計劃生育是實現我國全面發展的必然決策,是解決當前形勢下人口與資源不協調的合理有效的辦法,是我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2]。
計劃生育自實行以來,毋庸置疑達到了控制人口數量的目的,使得國家有充足的教育資源、環境資源等為提高人口素質做出貢獻,雖然由于人口基數大等客觀存在的原因,導致每年新增人口相對其他發達國家仍舊比較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這項政策的確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不過,這又是一把雙刃劍,有一利必有一弊。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大力推廣,導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低,并且由于平均每年的出生率較低,相應地也就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使得人口發展出現不平衡,如某一年份中年輕勞動力較為缺乏或者某一年份中老年人口數量過多等??偟膩碚f,計劃生育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3]。
由于計劃生育加大了管理力度,一味地控制人口的再生長,無疑會出現諸如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相對于新生兒的比例來說,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更快,使得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除了年齡結構的比例失衡外,農村地區的人口素質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衡現象。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們已經不再單單滿足于過去的酒足飯飽,精神文明也在不斷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呈現較大差距,總體教育程度不高,這就使得教育事業出現畸形發展。除此之外,還有性別比例失衡、健康比例失衡等等[4]。
由于初級的計劃生育管理體制主要是采取懲罰機制,為了控制人口的出生率,制訂了相應的處罰標準,但是這就使得所謂的“富人”有機可乘、有空可鉆。由于處罰較輕,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在一胎不是男孩的情況下,會不惜花錢來獲取生育第二胎的機會,造成了計劃生育管理工作有名無實的局面。另外,由于人口基數大、晚婚晚育、早生多生等原因,也出現了農村人口在一定時期內暴增的現象[5]。
做好人口統計工作是計生部門合理實施有效人口控制策略一大重要前提,最重要的這個環節如果出現問題的話,必然會影響計劃生育工作的時效性。各級政府部門要根據所在地區的人口數來決定所要實施的決策,但由于政績需要,出現“虛報”等現象,企圖蒙混過關,這就給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計劃生育管理工作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使命,需要政府各部門的負責和群眾的全力配合才能實現[6]。
現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四通八達、交互相錯的網絡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民主權利得到了極大的維護,同時,網絡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人們會在網上發揮自己的自由言論權,針對一定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也使得計劃生育問題一度成為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在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實施上,其實是存在一定困難的,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人們的法制意識淡薄,為了達到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制造輿論來詆毀計劃生育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人們連結成一派來抵制計劃生育工作,甚至把工作在一線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當作了“眼中釘”和“肉中刺”,從思想乃至行動上開始抵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這無疑給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麻煩,使得基層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這一被動局面亟待改善。另外,一些公眾人物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和行動,例如,某著名導演由于超生被罰款四百多萬的事件;體育明星田亮的超生事件;部分農村干部包庇他人或者自己超生;兒女長期在外打工,孤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恐懼晚年身邊缺乏照顧等等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都給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造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得計劃生育工作的實施難度不斷加大。
面對農村計劃生育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錯綜復雜的問題,在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和穩定低生育水平的社會新形勢下,需要有不同層次的多視角、全方位的應對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
進行計劃生育的宣傳教育是提高計劃生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傳統的貼大字報、大標語的方式已經不能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人們多會熟視無睹。因此,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對計劃生育進行宣傳,而這種宣傳要體現出時效性、強烈感染力、群眾認可度,例如電視專題講座、組織宣傳小隊伍定期進行與計劃生育相關的文藝匯演等。另外,還可以依托如今發達的互聯網,對農村育齡婦女進行宣傳教育,教育內容可以涉及避孕措施、婦幼保健、人口政策等相關信息。通過不斷改進更新宣傳力度和宣傳教育方式,使計劃生育工作保質保量進行,實現農村人口的優生優育。
任何事物之間都有其相互制約的因素,就目前形勢來看,由于農村地區人們的計劃生育意識并不是很高,因此,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計劃生育管理隊伍,來引導人們的思想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首先,要提高村干部的薪資待遇,由于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做思想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那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經濟上給予他們保障,使工作人員的內驅力成為他們工作的強有力地動力;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評價機制,加大考核力度,定期對其工作進行檢查,不斷地促使其工作效力的實現。
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氛圍,會給公共政策的執行帶來很大的便利,也就是說,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與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獲得了一定政策效果的同時,社會環境也會隨之向更好的方向轉變。保持良好社會環境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提高人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計劃生育是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現行人口政策,社會各個階層都應該遵循的人口政策。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有計劃生育工作的執行力和政策意志力,在各個階段內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目標,排除萬難,依法保證該項政策的執行,在增強工作人員的社會責任感的同時,還要增強人們的自覺意識,保持計劃生育工作的輿論有較高的積極狀態,實事求是地踐行計劃生育工作。二是嚴厲打擊違法生育行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高官領導,都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處理,公平執法、公正執法。
[1]王慧敏.提高人口與計劃統計工作有效性的對策分析[J].經濟視野,2013(14):12-13.
[2]趙紅軍.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12(23):44-46.
[3]林士華,郭丁兵.淺析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J].財經界(學術),2010(2):77-79.
[4]趙艾菊.淺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J].科技創業月刊,2011(10):88-89.
[5]龍小敏.于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人口與計劃生育的創新思考[J].企業導報,2012(14):13-14.
[6]陳國虎,李愛玲.初探當前農村計劃生育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婦女(下旬),2013(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