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
(寧夏 銀川 750003)
緊盯黨政領導創新宣教形式積極主動開創水土保持進黨校新局面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
(寧夏 銀川 750003)
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黨校;寧夏
經過多年努力,寧夏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各級領導干部水土保持國策意識淡薄,水土保持法制觀念不強,對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意義認識不充分等原因,重治理輕保護、邊治理邊破壞等問題依然存在。基于此,寧夏水利廳緊盯黨政領導、創新宣教形式,積極主動開展了水土保持進黨校工作,探索建立了三個明確、三個環節、三個保障的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增強了領導干部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促進了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其試點單位固原市委黨校在實踐中總結的“一進五抓三注重”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在全國推廣。
寧夏位于我國西北,處于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國土面積6.64萬km2。2014年末,常住人口661.54萬人,其中回族人口達236.14萬人。寧夏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年平均降水量289 mm,平均蒸發量1 250 mm。寧夏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區之一,除引黃灌區外,水土流失遍布全區,北部風蝕,南部水蝕,生態環境脆弱。
多年來,在水利部大力支持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寧夏水土保持工作成效顯著,水土流失面積明顯減少。2000年遙感調查結果顯示,寧夏水土流失面積3.68萬km2。2013年水利普查水土流失面積為1.96萬km2,較2000年減少1.72萬km2。尤其是“十二五”以來,水利部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斷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寧夏治理步伐明顯加快,水土保持呈現出“南部治理、中部修復、北部預防、重點保護、全面監督”的新格局。目前,全區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程度達到46%,每年以1 000 km2左右的速度推進;高標準旱作“三田”和小片水地累計34萬hm2,人均達到0.17 hm2以上;增產糧食1億kg以上;水土保持治溝骨干工程總庫容4.45億m3。不同水土流失類型區均建立了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治理樣板:彭陽縣著力打造生態型、景觀型、經濟型相結合的區域生態綜合治理模式;隆德縣積極探索綜合防治向生態經濟、清潔型流域轉型,打造了清流河清潔小流域示范精品工程;鹽池縣以小面積開發治理促進大面積封育保護,使荒漠再現昔日秀美;中衛市建成了百萬畝壓砂瓜基地,成為當地農民奔小康的載體。銀川市、吳忠市、石嘴山市狠抓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時”制度的落實,有效遏制了人為水土流失,為寧東等工業開發區和大型重點建設項目實現“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發揮了積極作用。盡管如此,水土流失治理中依然存在著重治理輕保護、邊治理邊破壞、治理成果難以鞏固、治理效益無法永續發揮、過度開發引起的亂挖濫采、招商引資帶來的政策性破壞等問題。究其根源,是各級領導干部水土保持國策意識淡薄,缺乏水土保持法制觀念,對水土保持法認識不到位,對水土保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意義認識不充分,對水土保持發展帶來的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的改善認識不足。基于此,2008年,我們按照水利部《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水保〔2008〕119號)精神,成立了領導小組,制訂了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2010年6月,我們提出了在黨校設置水土保持專題講座的構想。2010年9月和2011年3月自治區黨校先后為150名縣處級領導干部進行了水土保持專題授課。經過幾年的努力,固原市委黨校在實踐中總結的“一進五抓三注重”工作模式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
2011年,我們決定在固原市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試點工作。固原市水土流失分布廣、危害重,是寧夏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生態最為脆弱的地區,保護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務十分艱巨,且各縣(區)領導重視,群眾要求治理情緒高,選擇固原市委黨校作為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的試點,有很強的典型性、代表性。于是我們把宣傳方式由以上帶下轉變為以點帶面,提出了“一年試點,二年推進,三年總結經驗,五年建立長效機制,進而在全區五個市黨校推廣”的目標。
2.1 做好匯報,取得支持
向區級、市級政府主管水保工作的領導匯報,取得重視和支持;向黨委主管黨校工作的領導匯報,取得認可和關注;向主管宣傳教育普法工作的領導匯報,取得理解和認同,為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活動贏得主動。
2.2 指導幫助,協同開展
最初,積極主動與自治區黨校溝通協調,安排黨校教師對全區水土保持情況進行全面考察調研,了解水土流失區情區況,確定專人搜集資料,為黨校教師備課提供素材,組織水土保持方面的相關專家指導、參與課件設計,與黨校教師共同研究確定授課提綱,協同開展進黨校工作。
2.3 贏得主動,實現突破
積極與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固原市水務局溝通協商,突破思想障礙,消除顧慮,達成共識,共同走進黨校;真心與黨校領導和教員交流,建立真誠合作的平臺,贏得水土保持進黨校工作的主動權。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水土保持進黨校是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水土保持宣傳教育與黨校培訓教育相結合提升宣傳方式與效果的重要創新,是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并探索建立了三個明確、三個環節、三個保障的長效機制。
3.1 做到三個明確
(1)明確培訓對象。以市、縣(區)、鄉鎮、村組黨政領導干部為主要培訓對象,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制觀念。逐步讓各有關行業、部門、單位依法履行水土保持法規定的職責和義務。
(2)明確培訓內容。明確黨政領導干部在黨校的培訓內容,即以水土保持法的宣傳貫徹為重點,講清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成效、水土保持作用、水土保持社會需求、水土保持國策地位。
(3)明確培訓方式。將水土保持課程列入黨校的主體班、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培訓班、村干部培訓班、各類專題班和社會班次教學計劃之中,讓黨政部門領導干部普遍接受水土保持培訓輪訓。同時面向少數民族教職人員、大學生村官、生產建設單位進行宣講,逐步向全民擴展。
3.2 做實三個環節
(1)成立宣傳教育機構。水利廳、水務局、黨校三方成立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總結交流經驗,分析存在問題,完善工作方案,緊盯進黨校進程,積極開展督促檢查,實實在在履行職責。
(2)制訂宣傳教育方案。黨校制訂的工作方案,結合地方實際,做到主題鮮明、目標明確、任務清楚、內容詳實、要求具體。
(3)確定教學講義內容。目前,固原黨校有5名專門教師授課,開發了6個不同課件(含固原市水保站的1個課件),可從不同側面反映固原市水土保持工作實際,包括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固原市取得的成效及取獲得的全國性榮譽、固原市水土流失問題及防治方略等。各級領導干部通過學習,既能知法守法,也能對自己生存、生活、工作的環境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更能夠增強防治水土流失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3.3 提供三個保障
(1)水務水保部門向黨校提供專業資料和經費保障。水利廳和固原市水務局加強業務指導,定期為黨校提供政策性文件、材料和信息,配合教師開展調研,每年從水土保持返還治理費中給固原市黨校安排相應的工作經費,添置教學設備,保障活動正常開展。
(2)提供現場教學實例保障。經認真對比篩選,確定彭陽縣王洼水土保持試驗站和曹川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區為水土保持現場觀摩基地,供黨校學員現場考察學習,以增強學員的感性認識。
(3)為宣教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經常與黨校交流溝通,了解宣傳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研究分析后積極采取措施,多方協調,及時應對,盡早排除各方阻力,營造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長期穩定開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4.1 推廣了固原黨校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教學模式
固原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的先進經驗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從2014年到現在,我們將固原市委黨校的“一進五抓三注重”教學模式向吳忠市、石嘴山市、中衛市進行了推廣。吳忠市委黨校結合當地實際,以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管為重點制定了教學計劃,面向市直部門的領導干部開展了水土保持法專題講座和培訓。石嘴山市和中衛市水務部門均與市委黨校共同成立了水土保持國策宣傳領導小組,向各級領導干部授課。
4.2 增強了領導干部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
各級領導在接受培訓之前,僅僅是將新水土保持法片面理解為要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接受培訓之后,認識到水土保持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全局的工作,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學法守法用法理念都有明顯提升。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和督促逐漸成為受訓干部的自覺行動,他們時刻銘記水土保持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觀念轉變工作方式,緊盯水土保持與自身工作的結合點,在開展本職工作過程中以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護生態環境健康有序運轉為己任,既注重經濟建設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最終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目標更明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顯著增強。
4.3 促進了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顯著提高了固原市全社會參與水土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全社會,尤其是領導層關注、重視水土保持的良好工作環境。近年來,我們在水土保持項目安排上注重與國策宣傳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在國策宣傳工作效果好的地區優先安排項目,使項目選址、項目申報、項目實施、監督執法等工作進一步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水保搭臺、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格局,保證了水土保持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效益的長久發揮,實現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良性互動,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和參與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圍。
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是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離水利部的要求還有差距。今后,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鑒兄弟省份的好做法、好經驗,鞏固我區已有的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成果,繼續深化宣傳教育主題,不斷拓寬宣傳教育方式,探索完善宣傳教育機制,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區全面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活動,全面普及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積極推動各級政府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不斷增強單位和個人依法履行防治水土流失義務的自覺性,加快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步伐,為水土保持改革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和氛圍。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5)09-0004-02
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