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
在報告發布現場,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表示,他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PM2.5濃度與癌癥的發病率是相關的。他們統計發現,從1949年到2000年中,疾病主要是氣管炎,氣管炎跟大氣中二氧化硫、粉塵呈正相關,到2000年以后跟細粒子氮氧化物正相關,“也就是說它和相關對應原料不一樣,2000年之前對應的是煤,2000年之后對應的是油,其中肺癌最多。”
中華環境:報告是提倡控煤治污,你對此怎么看?
王躍思:煤的污染減量化是非常重要的。為什么要使勁減煤?有研究說北京是復合型污染,什么叫大氣復合污染?就是污染疊加,就是第一污染源沒控制住第二污染源來了,兩個疊加就是復合污染了。煤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會被汽車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觸發,讓二氧化物很快轉化成磷酸鹽。一個是氮氧化物,一個是水汽,以前也有水汽和煤,但是沒有這么多污染,實際上是第二個污染(源)出來以后把第一個污染源給活化了。所以一定要抓緊減煤,減干凈了,第二個污染才能不起作用。
污染怎么治?我經常在媒體上說需要政治智慧。新環保法出臺后被稱為“長牙”的 法律,我對牙的看法有兩個觀點:第一個,如果有了很好的法律不去執行你這個牙是假牙;第二個,法律給你了,你不去執行那有什么用,給你一根金箍棒,你要自己證明自己是孫悟空才行。這就是從管理上怎么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污染重點在管理,中間這層是至關重要的。
中華環境:為什么環保部門公布PM2.5濃度降低,老百姓卻沒有感覺到天氣質量有明顯好轉?
王躍思:這實際上在大氣科學上是閾值的問題,今年的污染比去年一點都不差,最近幾年也沒有明顯感覺到污染物下降,因為沒有到那個閾值。也就是說對公眾來講,污染物濃度從300降到200或者從200降到100是沒感覺的。藍天多了嗎?沒多,2014年比2013年藍天數少7天,但是PM2.5下降了4%。這是騙老百姓嗎?不是,也就是說如果看到明顯的藍天好轉,(PM2.5濃度)要降到100以下才行,從100降到75,能見度可能是從六七公里升到十公里了,如果75再降到50能見度又好轉了,可能十公里到二十公里了,到30以下可能才能到二十到三十公里。
中華環境:現在京津冀都公布了污染源解析結果,三地的結果略有不同,為什么?
王躍思:北京、天津、石家莊的污染源是變化的,北京第一個是汽車,石家莊是煤,天津市是灰塵,為什么京津冀首要污染源不一樣?實際上都一樣,前四位是煤、車、工業、塵,只是位置有改變。天津為什么塵第一?塵第一并不是車跟燃煤(控制得)好,而是你城市管理更差。石家莊煤是第一位的,并不是說它汽車排放就合格。北京是由于機動車太多了,道路又堵,燃煤企業幾乎沒有了,塵土也相對好一點,工業也沒有了,所以北京是機動車第一的。這四大污染源,北京這條路是必經之路,隨著治理過程(的推進),石家莊跟天津早晚也是機動車排放占第一,為什么?當你把煤跟塵治好以后汽車肯定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