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
摘 要: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不僅促進了經濟市場穩定發展,規避了風險,還有利于獲得更高的收益,降低交易成本。但是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和發展也對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及實務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我國應慎用公允價值計量、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改善現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金融衍生工具相關法律制度、加強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力度。
關鍵詞:金融衍生工具;期權合約;市場風險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特點與風險
(一)金融衍生工具概念。金融衍生工具,又稱金融衍生品,是指一種根據事先約定的事項進行支付的雙邊合約,其合約價格取決于或派生于原生金融工具的價格及其變化。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1)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衍生性金融衍生工具是在金融工具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也就是說它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傳統金融工具的影響。(2)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風險性。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衍生性,交易者受到與之對應的金融工具價格預測、判斷及傳統金融工具在市場上的價格起伏這兩方面的影響下,使得交易具有風險性。(3)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桿性。杠桿性作為金融衍生工具最重要的特點,指的是運用少量的保證金對所約定好的合約資產進行控制,從而增加企業或個人的資金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1)市場風險。指的是因為市場價格變動或交易者不能及時用公允價值出售金融衍生工具而產生的風險,市場風險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最普遍存在的風險。(2)信用風險。指的是交易雙方其中的一方沒有按照合同履行規定的責任以及義務,進而給對方帶來的風險。(3)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兩種: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資金流動性風險。市場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于缺乏合約對手而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出倉平倉機會的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指的是交易雙方因流動資金不充足,導致合約到期時沒有辦法履行支付的義務,被迫申請破產,或者無法按照合約的要求追加保證金,從而被迫平倉,造成巨大損失的風險。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重要作用
(一)避險保值。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滿足了人們對規避風險的需求。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期望收益方向相反的合約,以其在未來某一時間賣出(買入)上述合約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即以小的代價鎖定收益。
(二)投機。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桿性的特點,使得投機者抓住機會,通過承擔風險獲得更多的收益。
(三)價格發現。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場集中了從各個渠道匯集來的信息,并且采用公開競價的方式產生了一種均衡的市場價格。
(四)降低交易成本。金融衍生工具可以用較為低廉的交易成本來達到規避風險和投機的目的,這也是金融衍生工具為保值者、投機者所喜好并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與問題
(一)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缺陷。公允價值并不是價值而是價格,是在某一特殊時間點的估計價值,是一種動態的屬性,能夠反映金融衍生工具風險變化過程,可以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在這一點上彌補了歷史成本的缺陷。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對基礎工具在未來的某種權利與義務的交易,不存在實際發生的成本,這就決定了只有運用公允價值才能解決金融衍生工具的計量問題。
(二)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力度不到位。(1)降低管理效率 浪費監管資源。我國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實行分業監管模式,雖然這種監管模式明確了我國各個監管機構的分工,對各自行業實行專業化的監管。但這樣的監管模式容易使各監管部門間缺乏協調,容易造成對某一行業的重復監管或是無人監管,降低了監管效率,浪費監管資源,不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2)與國際監管機構合作不足。雖然我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越來越趨于國際化,但是在交易中仍存在與國際監管機構合作不足的現象。由于我國在跨國交易中沒有及時的識別風險采取措施并沒有與國外監管機構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共享,導致我國在和國外金融市場合作時無法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四、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問題的分析及處理
(一)慎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衍生工具。當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某種金融衍生工具時,出現操作難度增加的情況,就有可能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為了能夠有效降低金融市場的風險,對于不能有效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高風險性金融衍生工具應該進行有效地限制。
(二)加強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力度。(1)改變監管模式 提高監管效率。我國應當吸取教訓,要明確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職責和各類金融產品的監管界限,避免多頭監管卻無人監管的情況出現。(2)加強金融衍生工具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要想讓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能夠長遠發展僅僅依靠外部監管是不夠的,我國行業協會內部也應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建立與外部監管制度相匹配的自律規定,加強對會員的制約與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佳.美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運作及監管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7).
[2] 張婷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