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龍超
摘 要:本文將鄉村旅游與主客關系進一步結合研究,認真的分析了主客關系對鄉村旅游的影響,提出了一些影響主客關系的因素,并且對如何促進主客之間的關系,降低負面或者是消極影響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主客關系;鄉村旅游;研究;對策
前言:自1980年以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農業觀光旅游項目得到了開發,鄉村旅游逐漸的成為了農村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渠道。慢慢的生態旅游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農家菜、農家樂、農家旅館在我國農村地區悄然興起,并且成為了鄉村旅游的主要載體。就我國目前的省份來看,貴州省的鄉村旅游在我國的鄉村旅游事業發展中發揮了良好的優勢,而且已經建立了成熟的旅游觀光組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國內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其他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程度、湖南等地區都發展了鄉村旅游事業,雖然,我國在鄉村旅游方面小有成就,但是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有些鄉村旅游興起的地方還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宰客現象非常嚴重,還有的游客與當地的居民經常發生沖突,導致地區的犯罪率上升,甚至還會出現打砸的事件。這些負面影響也是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如果減少或者消除這些負面影響,擴大它的積極影響,重視鄉村旅游發展中主客關系的研究,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
一、鄉村旅游概念
對于鄉村旅游的概念,國內和國外有很多的研究,各有不同。鄉村和城市是有區別的,主要是在于鄉村的景觀和城市的景觀有所不同。鄉村景觀擁有豐富的內涵,它囊括了所有區別于城市的物質、文化、精神的景觀,是經濟景觀、物質景觀、文化景觀以及自然環境景觀共同組成的。基于這些我們就可以為鄉村旅游做一定的解釋:鄉村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地區的,具有典型的鄉村特色,以鄉村的自然景觀為主要的吸引物,通過游客的親身體驗、觀賞、攝影、購物、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的旅游活動。
二、鄉村旅游中的主客關系
(一)鄉村旅游中的“主人”與“客人”。鄉村旅游中的主人所指的就是當地的居民,廣義上來講還包括一些受聘于旅游行業為游客提供服務的人等。一個地區之所以能夠成為旅游景點,它與當地的人文氣息是分不開的,當地的居民就是旅游發展中的一份子,因為人是文化的主體,游客到了當地一定會接觸到當地的居民,當地居民的文化素質高,那么就會吸引很多游客,而且當地居民的言談舉止以及風土人情對游客來說都是旅游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作為主人,不應該被動的適應當地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應該主動的投入到當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綜合近幾年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來看,鄉村旅游的客人大多數來自于城市居民,他們每天生活在高強度、快節奏的城市,強烈的要求一個地方可以釋放自己,完全輕松,他們渴望返璞歸真,親近泥土。
(二)影響主客關系的主要因素。(1)對旅游行為的認知不夠。當人們對旅游行為的認知越深入,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就會更加的主動、熱情。旅游是可以帶動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但可以增加當地的經濟產值,更重要的是通過 與游客之間的信息交流傳遞,當地居民能夠提升自己的精神層次,能夠感受到自己感知不到的世界,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而有些居民只是簡單的把旅游當做是賺錢的工具,甚至還坑蒙拐騙游客,這樣對游客不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還會降低自己的素質和道德。(2)旅游地區的居民素質過低。開發鄉村旅游的地區往往都是偏遠的山區,這些地區由于經濟物質條件落后,所以造成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缺失。(3)旅游地區環境的影響。任何一個旅游地發展起來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歷史和故事,都有這個地區獨有的宗教信仰和生態環境。當鄉村旅游發展起來時,部分外來的游客到當地看到這些歷史悠久的景觀,難免會心生遐想,有的游客會故意在歷史建筑上刻字,有的游客就會到處扔垃圾,完全不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了當地環境的破壞,使當地居民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和不滿。有的游客會覺得當地的環境十分惡劣,無法融入到其中,會產生一些不適應的舉動等。(4)游客對當地鄉村的歷史文化了解程度不夠。
有的鄉村地區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不同的地區,傳統的歷史文化是不同的,當宗教信仰不同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有特定價值觀,居民對一些與宗教信仰有敵對的游客會產生強烈的抗拒心理。
三、改善主客關系的對策
(一)高度的重視鄉村旅游業。鄉村旅游是帶動鄉村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柱,某些偏遠地區的經濟普遍落后,通過鄉村旅游行業,為該地區帶來一定的客流量,促進當地經濟、物質和文化生活的發展,不但能夠促進地區與地區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還能從中學到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科學經驗,通過與人的溝通,自己也在不斷的進步。
(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當地居民的文化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與游客之間的交往態度和行為,這也是當地鄉村旅游能否發展起來的重要關鍵。一定要讓當地的居民學習文化課程,通過教育培訓,讓他們成為鄉村旅游業的主體。對于當地的一些旅游從業人員要進行系統的培訓計劃,建立以居民為主的規范性的旅游服務隊伍,在當地挑選更高素質的人才來從事更高層次的工作,提高居民的參與性。
(三)提高鄉村旅游中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往的旅游一般都是游客對景點有些破壞,浪費資源,游客們任意妄為,肆意的破壞已有的生態環境和家園。游客們在鄉村旅游過程中破壞居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完全不知道珍惜已經擁有的生態環境。游客們在旅游過程中為了一時的快感和喜悅做出這樣的行為是極其不當的,應該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當然造成這種負面影響,不僅僅是游客一部分所決定的,而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決定的,我們應該把旅游資源教育和道德教育納入國家的教育當中,從小時候抓起,把建設和諧的旅游事業作為一項長遠的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業來經營。
(四)加強游客對鄉村旅游地的風土人情的了解。相對于之前的具有破壞性行為的旅游我們稱之為“硬性旅游”,這種無損于人情和自然,而且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也很好的感受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我們應該高度崇尚“軟性旅游”,讓游客忘記自己的游客身份,完全融入到另一種風土人情中,站在當地居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讓自己的旅游行為變得更加具有智慧。
“軟性旅游”是一種既顧及人文景觀,有能看到自然景色的旅游,它方便了地區居民與游客之間身份的認同,還照顧了地方小企業者的經濟收入,并且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運作模式,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結束語:鄉村地區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當地的居民和游客是所有旅游活動的核心,主客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鄉村旅游成功的關鍵,因為失去任何一方面,鄉村旅游都不會繼續發展下去。因此,鄉村旅游發展中不但要關注當地的經濟、社會、物質、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還應該更加關注鄉村旅游中的當地居民和游客,主客雙方的關系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要更多的為游客提供方便的服務和優質的態度,讓游客們得到充分的滿足,加強主客之間的交往。
加強主客關系之間的研究,不但有利于香薰旅游事業的發展,還能夠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同時為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呂軍,張立明.中外鄉村旅游研究的比較[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1(02)
[2] 余驥. 鄉村旅游市場特征論略[J].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