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琬 詹榮耀
摘要:茂名市位于廣東西部,地處熱帶亞熱帶過渡地帶,有“天然大棚”美稱,非常適宜葉菜類菜心生長,是當地蔬菜主打品種之一。本文分別從選用良種、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實行輪作、施肥、種植移栽、合理定植、科學淋水、適時采收 、貯藏運輸等環節總結了菜心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葉菜類菜心;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8-71-2
1 品種選擇
在廣東粵西地區,菜心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一般分為早熟菜心:從播種至初收30~36天左右,5~10月均可栽培,如油綠501菜心、尖葉深青王菜心等;中熟菜心:從播種至初收38~45天左右,10~11月及翌年3月中旬~4月上旬,如油綠701菜心、油綠702菜心等菜心;遲熟菜心:從播種至初收45~55天左右,11月~12月及翌年3月,如油綠802菜心、油綠80天等。
2 播種育苗
菜心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下面重點介紹常用直播方式。
2.1 直播
2.1.1 整地施肥作畦 種植菜心的地塊,首先要避免選用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重茬的地塊,應選用茄果類、瓜類施肥較多的前茬菜地,以含有機質較多,地力較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好,并要求排灌方便。播種前清除前茬殘體,深翻整地,每畝鋪施優質土雜肥3000公斤以上或腐熟的動物糞尿1500公斤以上,如能畝施25公斤過磷酸鈣效果更好,施肥后土肥混勻,翻耙整平,作成1~1.5米寬的畦子,耬平畦面,等待播種。
2.1.2 播種方式 露地栽培菜心,通常采用干籽直播。播種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在畦旁先準備一些過篩的細潮土,便于播后作覆土用,再將播種畦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撒一層底土后便可在畦內撒播種子,然后覆蓋事先準備好的過篩細潮土0.5厘米厚,每畝用種量300~350克。為了促進增溫、保墑,保證出苗迅速,整齊,早春直播后還可加蓋地膜;第二種是在畦內按行距開1厘米深的小淺溝,在溝內條播種子,然后用掃帚把溝掃平以土蓋嚴種子,以后隔2~3天澆一次水,即可保證出苗要求。早熟品種的行距為10~12,中熟品種行距為12~14厘米,晚熟品種行距為14~16厘米,2~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幼苗1~2片真葉時,間勻過密苗,2~3片真葉時可少量追肥、澆水,3~4片真葉時定苗,早熟品種株距10~12厘米,中熟品種株距12厘米~14厘米,晚熟品種株距14~16厘米。
2.2 育苗移栽
2.2.1 苗床準備 苗床宜選擇未種過十字花科的蔬菜,保肥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壤土地塊,早春播種的宜選避風向陽田塊做苗床,早秋播種則宜選通風涼爽地塊做苗床。條件允許可采用營養盤工廠化育苗。前茬收獲后要早耕曬垡,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地,要注意清潔田園,以減輕病蟲危害。一般每畝施動物糞尿1500公斤作基肥及其它土雜肥作基肥。南方多雨,要作深溝高畦。
2.2.2 播種 播種應掌握勻播與適當稀播。過密會引起秧苗徒長,提早抽薹,影響苗子質量,冬季還影響抗寒力。播種量依栽培季節和技術水平而異,秋季氣溫適宜,每畝苗床播種0.75~1公斤,早春每畝播1.5~2.0公斤。為了使播種均勻,在播種時可用細干土拌種,一般1公斤種子拌2公斤細干土,順方向重復撒播兩次。
適期播種的菜心2~3天即可出苗。苗期的水分管理要看土(肥力與基肥)、看苗、看天靈活掌握,晴天一般每天要澆一次水,保持表土濕潤。澆水的方法是以霧化水澆為好。不可潑澆,特別在高溫情況下,潑澆易倒苗爛苗。苗期每5~7天要追施一次淡的腐熟糞水,此外,還要注意苗期及時撥除雜草和注意黃條跳甲、蚜蟲、菜青蟲等的防治。
2.2.3 栽植 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大田。栽培菜心的土地應做成寬1~1.5米的畦,并施入腐熟的優質土雜肥3000公斤或動物糞尿1500公斤做基肥,平整畦面,土肥混勻,即可定植。早熟品種株行距以10×12厘米,中、遲熟品種以12×14厘米或14×16厘米為宜。
3 肥水管理
因為菜心根系分布淺,吸收能力較弱,生長期較短,生長速度隨著生長期而加快,在菜苔形成期最快,因此,加強肥水管理十分重要。要根據菜心生長情況,及時追肥。
追肥應以速效完全肥料為主。一般在定苗或定植緩苗后,應及時薄施追肥。當大部分植株現蕾,開始抽苔時,便應供給充足肥水,加速葉的生長,擴大光合作用面積,制造充足的營養物質,保證菜苔發育的需要。在菜苔形成過程,如植株生長勢強,菜苔發育正常,則可以不再施肥。有時植株該現蕾抽苔仍不現蕾抽苔,這種情況多數因為氣候條件不適合,阻礙發育,這時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即所謂“制水、制肥”,以抑制生長,促進發育,至植株現蕾后及時追肥。“制水、制肥”,促進發育,是菜農的一項生產經驗,這是因為一般追肥以氮肥為主,“制水、制肥”,使植株的新陳代謝過程,向著減產氮化合物,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方向發展,以有利于發育。采收主苔后繼續采收側苔的,則應在大部分植株已采收主苔時,追施濃肥,促進側苔發育。
此外,在保證肥料養分供應的同時,還必須保證水分供應,經常保持田間的濕潤,并搞好雨后的清溝排水工作。
4 采收
菜心是以嫩苔供食用,適時采收是保證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措施之一。優質菜苔的形態標準是:苔粗、節間較疏、苔葉少而細,達到初花。
只收主苔的菜心,可在基部留1~2片葉割取。要兼收側苔的,留3~4片葉割取,以利用其下的2~3個側芽萌發側苔。如果留葉過多,側苔雖多但纖細,品質不好。菜心除采收菜苔外,還可收取整棵菜供食用,因菜心未生至“齊口花”之前,部分莖和葉片均鮮嫩,已具菜心的特別風味。
采收應在清晨露水未干時進行,以保鮮嫩;始收和末收期,可隔天選收,盛收期則應每天進行選收。同時要看天氣采收,刮大風,氣溫低,菜苔生長慢,可晚收2~3天,天氣晴朗,氣溫高時,應及時采收。此外應注意割收時,切口應平滑并向下傾斜,防止積水,減少傷口腐爛和病蟲害發生。
至于是否兼收側苔,要依據品種特性、栽培季節、管理水平、植株長勢等具體情況而定。早熟品種生長期短,植株較小,抽苔快,主苔采收后,一般不再收側苔;其它品種,一般都可繼續收側苔。冬春季氣溫低,植株生長較慢有利側苔發育,可兼收側苔;夏季高溫多雨,菜心生長快,抽苔快,組織不夠充實,而且傷口易腐爛發病,一般不收側苔;秋季陽光充足,又有一定的日夜溫差,有利于植株生長,同化物質積累多,有利主苔和側苔發育,可兼收側苔。此外,是否采收側苔,還要照顧后作,從增加全年復種指數和提高總產量來考慮。
5 菜心的病蟲害防治
5.1 菜心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等
5.1.1霜霉病 霜霉病是菜心的常見病。葉片上病斑初為淺綠色,逐漸變黃,最后變成褐色而壞死。病斑多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較明顯的霜狀霉層,嚴重時病班很快蔓延至大半葉片,使葉片迅速黃花壞死。
5.1.2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葉柄,嚴重時危害花梗。葉片染病,初生近圓形褪綠斑,擴大后邊緣為淡褐色至暗褐色,有時病斑具有黃色暈環,病斑多有較明顯的同心輪紋,空氣潮濕時,可使下部病葉穿孔,嚴重時多個病斑匯合成大斑,致半葉或整株枯死,最后全株葉片由外向內干枯。莖和葉病斑呈橢圓形或長菱形,呈暗褐色凹陷。
防治方法:播前用種子重量0.3%的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拌種,或在植株發病初期,用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水500倍,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灑。
5.2 菜心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
菜心蟲害防治方法:蚜蟲可用10%吡蟲啉1500倍噴施。菜青蟲、小菜蛾可用蘇云金桿菌500倍或用高綠寶1500倍在幼蟲低齡期噴施。黃條跳甲可用48%樂斯本800倍或跳甲絕600倍噴施。
作者簡介:何玉琬,廣東省化州市楊梅農業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詹榮耀,廣東省茂名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蔬菜技術研究與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