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國+劉曉琴+彭豆豆
摘要:文章分析了“張雜谷”在偏關縣,大面積種植的降水、積溫、光照、濕度、風等氣象條件,并提出了在生產技術中,充分利用偏關縣的氣候規律,趨利避害,科學種植達到高產穩產。
關鍵詞:“張雜谷”;氣象條件;偏關縣
中圖分類號:S5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8-74-1
山西省偏關縣一直是谷子等小雜糧種植大縣,以往引進許多谷子品種,產量均不盡人意。自從2002年引進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首創的谷子光(溫)溫敏兩系法選育成功的抗除草劑兩系雜交種“張雜谷”品種,畝產逐年提高,也逐漸被廣大農民所接受。
該雜產谷種的突出特點是耐旱、高產、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在2003年全國小米鑒評會上被評為優質米。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測試中心測定:含粗蛋白11.35%,粗脂肪2.19%,直鏈淀粉11.57%,維生素B1 7.2毫克/公斤。2011年“張雜谷”得到大面積推廣,全縣種植面積達10.6萬畝,占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30.3%,成為全國“張雜谷”種植第一縣,谷子總產量達1880萬公斤。
偏關縣丘陵區的面積占全縣面積74%,海拔多在1200~1600米之間,分部在縣境西部,河谷區海拔900~1200米之間,占全縣面積10%,是全國重點產糧區。丘陵和河谷區年平均溫度在5℃~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450~500毫米之間,砂質土壤等是“張雜谷”生長的天然福地。
1 “張雜谷”生長發育的主要氣象因素
1.1 降水
偏關縣境內降水受氣候變化和降水帶北移影響,總體來說,降水在增加,2012全年降水量589.3毫米,較常年413.2毫米增加43%。但春播期降水特別少,有時導致春播期推遲。5月中旬,小滿左右一場5~10毫米的有效降雨就可使“張雜谷”發芽、扎根。2013年春播期一直干旱,直到5月24日才降下4.9毫米的雨,緊接著5月28日又下一場19.4毫米的雨,才使“張雜谷”順利發芽生長。
“張雜谷”幼苗生長期,需水不多,適度干旱,可以起到蹲苗的作用,使根系發達、深扎。6月偏關縣歷年降水49.9毫米,近年略有增加。拔節孕穗期,對水分需求特別大,偏關縣內降水基本滿足需要,歷年偏關7月份降水107.6毫米,近幾年降水偏多。8月份正趕上谷子抽穗開花期,需水大,缺水則造成“卡脖旱”,偏關縣歷年降水96.9毫米,近年又有增加,降水不受影響。灌漿成熟期,需水不多,要防澇。
1.2 溫度
“張雜谷”屬于喜溫作物,≥10℃積溫2600℃以上的地方均可種植,據多年的生產實踐,偏關縣的丘陵和河谷區都可種植,且畝產都在400公斤以上,品質較優。
1.3 光照
“張雜谷”屬于短日照作物,對日照長短較敏感。據偏關縣農業局科技人員介紹,此雜交谷子每天日照不得超過10小時,在7小時~10小時為宜,大于10小時光照,作物延遲生長。偏關縣5~9月份每天日照小時在7小時~9.5小時之間,恰好符合谷子生長的短日照特性。
此外,“張雜谷”對日照的強弱也很依賴,特別在谷子抽穗開花時期,要求強的日照,不足則影響花粉的發育。在灌漿成熟期,更要求強的日照,才能促使干物質的積累和高品質營養物質的形成。
1.4 濕度
空氣濕度過大,“張雜谷”的播種期、抽穗期易發生谷瘟病,連陰雨,空氣潮濕,氣溫在25℃左右時危害最重,氮肥過多,加重發病。此外,抽穗后連陰雨天氣易造成授粉不良或發生粘蟲。
1.5 通風
適當的通風,有利于作物生長,減少各種病蟲害的發生,但大風會使“張雜谷”倒伏,影響雜交谷子產量。偏關縣近5年平均風速1.8米/秒,4月最多大風日1.7天,5月最多大風日1.2天,6月最多大風日1.5天,7月最多大風日0.6天,8月最多大風日0.1天,9月最多大風日0.4天,基本對“張雜谷”影響不大。
總體來講,偏關縣氣候適宜“張雜谷”生長,自然災害也不是很多,又耐旱,農民基本年年豐收。
作者簡介:彭愛國,山西省偏關縣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預報和氣象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