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描述好企業需要講究方法。好企業是具體的,好企業最典型的是那些百年老店,以及立志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他們有恒心,堅持不懈艱苦奮斗,具體體現在有道、成器和善變上,而這一切都是在企業家領導下,依靠企業全體員工來推而行之完成的。好企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完成,好企業的特征是恒久的道器變通。
關鍵詞:企業;百年老店;道器變通;企業家
常識告訴我們,好產品,好服務來自好企業。好企業,是人的共同的需要。可好企業究竟是怎樣的呢?這還是個問題,是個需要描述清楚的問題。如果說要判斷和理解好企業,重點是要解決“誰是不是好企業”和“為什么是好企業”的問題,那么描述好企業的重點就是要認識“好企業是怎樣個好法”,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是“好企業好在哪”的問題。
經驗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是好企業,并不十分困難,走進這家企業內部,走訪一下該企業的客戶,就一目了然。可是,要想判斷準確,就需要理解好企業的內涵。而要在紙上制定一個統一的好企業的標準也不難,可問題又來了,一旦有了標準,就存在該標準的合理性問題。看來要講清楚好企業是怎樣的,沒有合適的方法是不行的。這里我們探索用一種新的方法——描述,來認識什么樣的企業才算是好企業。要描述一家好企業,關鍵是這個“好”字。這里我們嘗試用五個字來描述好企業。這五個字是:恒、道、器、變、通。即:恒久的道器變通。
一、好企業好在“恒”
談起好企業來,我們自然會想到百年老店。百年老店指某家企業,不論其大小,其自成立至今,雖然歷經百年滄桑,但企業的名號及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仍受到百姓的信賴和歡迎,企業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例如,生產青島啤酒的這家企業就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青島啤酒廠始建于1903年。當時青島被德國占領,英德商人為適應占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
ingtau.),青島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之后,不論是在解放前,還是在解放后,青島啤酒經過了各種環境變化的考驗。不管是叫國營青島啤酒廠,還是叫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這家企業始終保持著中國啤酒第一的榮譽。這家企業內部就是有那么一種獨特的精神,恒久堅持著做好企業的信心、決心。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具有別的企業模仿不了的核心競爭力。
青島啤酒這個品牌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就是真正的好企業,好在“恒”上,恒久的優質產品,體現著恒久的創業精神。和青島啤酒比較,我們也看到很多品牌,一個階段紅火過去了,企業也如同過眼煙云,煙消云散。這樣的企業能算好企業嗎?企業一時好,不算好,長期好,才算好。
二、好企業好在有“道”
好企業為什么能夠保持好的狀態呢?我們來看看到底什么叫做企業?企業的“企”是個象形字,描述一個人為了遠望而踮起腳跟;企業的業指事業。什么叫事業?《易經·系辭上》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事業和職業不同,職業是個人為謀生而從事的一份工作。個人可以有事業,不過,事業是集體的組織的,因而事業就不是完全個人意義的事情,事業超越了個人利益的集體或者組織的事業。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事業的含義。由此可見,企業,就是期盼干一番事業。真正的企業,就不是單純為了賺錢,唯利是圖的公司,這是企業應有之意。好企業無非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企業而已。
那么,企業作為一種組織,怎樣能夠干一番事業呢?首先得有道。何為道?老子解讀為“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形而上的東西,是思想意識層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的,卻又是無時無刻不再影響著人的。如何才能體現企業有道呢?比較一下無道的企業就知道了。這些年我們見識了不少靠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它們沒有一家不是打著為顧客服務的招牌,干著見不得人的勾當。它們絕對不敢公開說自己的搞假冒偽劣產品的。它們沒有穩定的思想意識,忽左忽右,忽東忽西,來無影去無蹤,做這樣事情的人內心是紊亂的。這就是無道。
再看立志做百年老店的企業,哪一家不是有清晰為顧客服務的意識?在不同的地域,企業管理方式會有所不同,可要把企業做好,都要有道。否則,顧客是不會購買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沒有顧客,企業即生存不了。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好企業區別于不好的企業,根本性的標志就在于有道,還是無道。
三、好企業好在成“器”
企業光有道是不夠的,還得成器。《禮記·學記》有名言:“玉不琢,不成器。”器是指形而下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個不難理解。企業內部做的一切事情,其結果就是要出產品,要為顧客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否則,企業就沒有利潤,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企業有道和成器,是相輔相成的。關鍵是如何在道的指引下成器。
青島啤酒幾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所舉辦的啤酒質量評比的所有金獎,并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評比大賽中多次榮獲金獎。青島啤酒之所以如此成器,就是該企業在任何社會環境下,都堅持自己的道路,青島啤酒一代又一代企業家,帶領一代又一代企業員工,堅持使用合適的設備、,長年累月積累的豐富釀造經驗及獨特的生產工藝、科學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釀造出酒液清澈透明、香醇爽口、泡沫細膩、持久掛杯的中國最負盛名的名牌啤酒,享譽海內外,暢銷全球。
青島啤酒的領導者和員工在成器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歷史又沉淀下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文化又造就新人。形成人與物共同成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的格局。
四、好企業好在善“變”
企業要想在自己的道指引下成器,就得善變。何為變?“化而裁之謂之變”。就像一個裁縫,自己內心想象一件衣服,再將一塊布裁剪成不同形狀,縫制成一件合身的衣服。這個過程就是變。對企業而言,變就是創新,善變是善于變化,是主動地積極的創新。善變首要的是思想創新,沒有思想創新,就談不上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營銷服務創新等等。思想創新是最能體現企業家精神的。“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就是這個意思。endprint
一九九三年六月經國家體改委批準,由原青島啤酒廠作為獨家發起人,并在吸收合并原中外合資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中外合作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及國有青島啤酒四廠 的基礎上,創立了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批九家境外上市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這之后,青島啤酒這個品牌依然保持原有的活力,規模擴大了,青島啤酒的企業精神沒有變,正是因為這個不變,才有了后來大發展的萬變。這就是百年老店的善變——以不變應萬變。
五、好企業好在“通”
在搞清楚企業道與器的辯證關系,懂得了企業思想創新重要性之后,我們感覺還不能完全描述清楚好企業。因為前面這些還只是企業高層的行為。這給人一種錯覺,仿佛好企業就是那么幾個人,有個想法拿來一做,好企業就成了。顯然事實沒那么簡單。好企業最終還得靠一大批人腳踏實地干出來。百年老店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艱苦奮斗才做成的。這就是“推而行之謂之通”的含義。在中華文化里,“通”的概念是十分常見的。
通,承接了變,變和通是相輔相成的。變通這個概念首先出現于《易傳》。“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認為變化是世界帶根本性的性質,它使萬物永葆生機,如果事物發展到極端而滯礙不通,就要就會發生變革,使新事物獲得新的發展空間,所以“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無窮謂之通”。
所謂“變則通”,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往來無窮”,才能使事物不斷發展,不斷發展就是“通”。“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把一個個變化連貫起來,便是“通”,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反映在歷史觀上就是有所革新又有所傳承,有源遠流長的一面,又有日新日異的一面。
中國近代仁人志士開展的文化運動把“通”視為富國強民的第一要義,維新人士黎祖鍵模仿易經說法提出:“通則開,開則明,明則達”;譚嗣同認為“通之象為平等”,主張“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內外通”、“人我通”。
通,是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一種基本精神狀態,日常生活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黃帝內經》里的名言:“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就企業而言,你是否有道,關鍵在于你的道能否行得通。只有行得通的道,才能通過創新創造出適合于市場需要的器物來。企業才得以恒久存在并且不斷發展。
這一切都得靠得靠一群人,靠一代又一代人來完成。怎樣把群眾組織起來?這就需要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有道、成器、善變的落腳點。而人力資源管理,其龍頭是企業的領導者,尤其是創業時期的領導者。能夠帶領企業人創造出百年老店的領導者,無疑就是企業家。對于一個百年老店而言,不是一個企業家就能夠做成了,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企業家,通過不斷的道器變通,才能成就企業,成就企業人所期盼的,服務顧客,造福天下的事業。這樣,才能創造出好企業。這樣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這些年我們見識了大批假冒偽劣產品,其生產者經營者唯利是圖,坑害消費者,可謂作惡多端。吃盡壞產品苦頭的中國人,恨透了生產經營壞產品的壞企業。我們要靠依法治國懲治壞企業,不讓壞產品有安身之地。同時,我們更希望有大批的好企業產生。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好企業是怎樣的,就需要用描述的方法,將好企業講的更明白一些,從而引導那些未來的創業者,少一些投機心理,根除靠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發家致富的壞思想,壞作風。這里談論的是一種好企業描述方法。歸納起來即,從現象上看一個百年老店,或者立志成為百年老店,以長期生存與發展為基點的企業是好企業。好企業內在含義在于:有一代又一代企業家領導的,持續不斷組織企業員工群眾有道,成器和善變,干出有益于顧客,有益于社會的事業來。好企業的特征即:恒久的道器變通。
參考文獻:
[1] 李克勤. 企業家成就事業的道器變通. 經營與管理 [J], 2009.(2).
[2] 周錫冰.百年青島啤酒的品牌攻略[M].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