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摘 要:江西萍鄉因煤立市,以煤而興,目前萍鄉的煤炭資源已進入枯竭期。依賴資源的發展模式難以支撐萍鄉可持續發展,因此,萍鄉必須進行經濟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萍鄉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發展旅游業是推動整個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萍鄉旅游業已經初具規模,但還存在很多問題,萍鄉需要深化挖掘旅游資源,健全旅游服務體系,加大旅游營銷力度,加強與周邊景區的合作,積極招商引資,進而做大做強旅游產業。
關鍵詞:萍鄉市;經濟轉型;旅游產業
一、發展旅游業是萍鄉市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
江西省萍鄉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稱, 因煤立市,以煤而興。自1898年安源煤礦誕生,萍鄉機械化大規模開采煤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過長期的地下大規模開采,萍鄉的煤炭資源已進入枯竭期,煤礦數量逐年減少,產量日益下降,選煤、洗煤、煉焦、煤化工、火電、冶金等煤炭延伸產業也受到嚴重沖擊,且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嚴重。早在2008年,萍鄉就被列為全國首批1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城市之一,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要求必須摒棄傳統的高資源、高能耗經濟發展模式。萍鄉市經濟轉型不僅意味著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培植戰略新興產業,也意味著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
旅游業號稱“無煙工業”,旅游業是一個與其它服務行業關聯度高,對其它服務行業引導力強的產業群體,旅游業對其他服務行業的這種先導和帶動作用,使其可以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發展旅游可以直接帶動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醫療衛生、通訊、文體、康樂、商貿等服務行業的發展。萍鄉市旅游資源豐富,無疑可以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推動整個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
二、萍鄉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萍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特色明顯,形成“綠、紅、古、黑”四大旅游資源?!熬G色”旅游資源即以武功山為代表的奇峰秀嶺、高山草甸、森林瀑布等生態資源;“紅色”旅游資源是指安源工人運動和秋收起義形成的一批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古色”旅游資源是指以武功山為主的道教文化、以楊歧山為主的禪宗文化、傳承于鄉間的儺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黑色”旅游資源是指安源國家礦山地質公園為代表的萍鄉近現代煤炭采掘業遺存。萍鄉旅游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起步較晚。但通過實施政府主導發展戰略,旅游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景區規劃和建設得到了推進,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完善,旅游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萍鄉現有旅游發展總公司1家、景區12個、旅行社35家、星級賓館11家、旅游商品生產定點單位30多家,已經基本具備了“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產業要素。2013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707.2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5%;國內旅游收入109.45億元,增長39.6%;接待入境旅游人數7.78萬人次,增長4.0%;旅游外匯收入2540.13萬美元,增長7.8%。
萍鄉市旅游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和全國相比,萍鄉旅游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資源挖掘、項目建設、市場運作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旅游資源挖掘不夠深化,武功山風景區、楊岐山風景區、安源風景區基本都處在觀光參訪階段,游客互動體驗項目缺乏,游客在景點的停留時間不長;其次,旅游營銷缺乏統籌規劃,景區單打獨斗,各自為戰,沒有整體的旅游形象策劃及相應當宣傳,促銷手段形不成合力,而且營銷手段和宣傳策略也十分匱乏;再次,萍鄉市旅游發展也缺乏與其他地區的合作,地域聯動性不強,沒有利用好與其他周邊地區資源的優勢互補來吸引游客;此外,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旅游資源大規模系統開發。
三、發展和壯大萍鄉旅游業的策略
(一)深化挖掘旅游資源,提升“一頭兩翼”旅游格局內涵。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即旅游業發展依托于旅游資源的開發;而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建立在對資源本身的科學認識和對其內涵的準確把握之上。依托萍鄉武功山獨特的山岳景觀、楊岐山悠久的禪宗文化、安源紅色歷史文化和厚重的近代工業文明,構建以武功山景區為龍頭,安源景區、楊岐景區為兩翼的旅游格局,加速建成連接三個景區的旅游公路大環線項目,促進武功山、安源、楊岐山三大景區的旅游一體化進程。改變武功山以往單純發展旅游觀光的狀況,增加游客互動和體驗項目,形成多元化開發格局,吸引休閑娛樂度假、養生度假、會務會議度假等游客,將武功山景區打造成為世界級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在楊岐山風景名勝區,圍繞“楊岐宗發祥地”宗教文化品牌,積極開發以宗教朝圣、宗教養生等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同時整合進鳳鳴湖、孽龍洞等自然景觀,使楊岐山成為集禪宗文化體驗、修身養性、自然觀光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安源景區礦業遺跡與紅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礦業遺跡包括:礦業開發史籍、礦業生產遺址、礦業活動遺跡、礦業制品、礦產地質遺跡、礦業設備遺產等,對這些遺跡遺產要圍繞安源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進行開發和利用。首先,完善安源國家礦山公園博物館建設,讓游客體會到中國近現代礦業文明,感受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紅色文化;其次利用巖仔寨、云泉湖、安源國家森林公園等打造自然景觀,利用盛公祠、 礦務學堂、泰和寺等打造人文景觀;再次,利用采煤巷道開發地下3D影院、地下主題餐廳、地下酒吧、地下CS野戰基地、坑道探險等休閑娛樂項目。使安源景區成為集觀光、追憶、科普、娛樂、探險為一體的多元立體化景區。
(二)健全旅游服務體系,提升萍鄉旅游吸引力。健全的旅游服務體系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方面,但是就萍鄉目前旅游業發展的情況看,在食宿、購物、娛樂等方面還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食宿、購物、娛樂收入在旅游總收入中的比例還偏低。因此,要優化旅游飯店空間布局,深入挖掘萍鄉餐飲文化,培育和壯大具有萍鄉飲食特色的餐飲企業和便于攜帶的旅游食品;目前萍鄉境內有四星級酒店2家;三星級酒店7家;二星級酒店2家,無論是接待能力還是接待品質都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要有計劃地改造和興建一批高品位的旅游星級酒店,同時規范和提升家庭旅館業發展,從而構建起多層次的住宿接待體系;擴大特產店商品銷售類目,加大萍鄉名優產品銷售力度,此外開發音像、掛歷、儺面具、木雕儺畫、儺面吉祥物等有紀念意義的商品,使游客可以買到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深度挖掘萍鄉儺舞、儺戲資源,打造具有萍鄉地方特色的文娛節目,同時加快演藝、酒吧、茶藝等場所建設。endprint
(三)加大旅游營銷力度,積極拓展客源市場。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營銷,營銷對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要對客源市場進行細分,依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不同市場進行開發。近期市場開發的重點應放在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對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以吸引團體旅游和自駕游并重,同時以杭南長高鐵開通為契機,加大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的宣傳力度,加強和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的旅行社的聯系,鼓勵和支持當地旅行社組織旅行團來萍鄉旅游。其次,隨著旅游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區域品牌”的競爭已逐漸取代以往單一景點和景區的競爭,區域旅游形象和區域內旅游景點整體促銷與單打獨斗相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萍鄉市旅游主題口號“萍水鄉逢、緣聚天下”作為萍鄉旅游的品牌在央視、湖南衛視、江西衛視等主流媒體進行廣泛傳播,從而提升萍鄉旅游在全國的知名度。再次,充分利用報紙、雜志、戶外廣告等傳統媒體對萍鄉景區景點進行宣傳介紹,利用互聯網、3G移動通信等新興媒體,以網站在線營銷、搜索引擎注冊與排名、數字旅游平臺、論壇營銷、微博營銷、微信營銷、網絡廣告營銷、網絡事件營銷等方式對萍鄉旅游進行推廣。從而形成多平臺、深層次、立體化的營銷宣傳格局。
(四)加強與周邊景區的合作,增強區域聯動性。區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旅游產業區域合作著眼點在于以合作求共贏,以多點效應代替單點效應,實現優勢互補、旅游品牌共享、客源共享 。萍鄉地處湘贛交界,是湘贛兩省旅游資源對接的橋梁,萍鄉要以資源的同源性、整體性、互補性為基礎,以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與湖南長株潭、衡陽以及省內的九江、宜春、吉安、鷹潭等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如紅色之旅:韶山——安源——井岡山;綠色之旅:廬山——明月山——武功山;朝宗之旅:衡山——楊岐山——龍虎山。萍鄉需要和上述地區建立區域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商討線路規劃、項目開發、聯合宣傳、旅游聯合執法等事宜,努力把湘贛區域旅游合作推向新高度。
(五)積極招商引資,提高旅游開發資金投入力度。根據萍鄉市目前的旅游規劃,在2012到2025年萍鄉旅游開發大約需要500億元資金,其中旅游項目開發約38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約55億元,關聯產業基地約50億元,公共管理服務約15億元;近期需要資金105億元,中遠期分別為200億元和195億元。萍鄉市薄弱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旅游開發資金短缺,這些資金需求將多數來源于民間資本,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是解決資金短缺的主要途徑。萍鄉市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國內外資本采取多種形式對景點開發、餐飲、交通、購物、文娛等進行投資,同時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保證各種類型旅游企業和旅游關聯企業均能在萍鄉旅游產業做大做強過程中共享利益。
總之,發展旅游業事關萍鄉經濟轉型的成敗,萍鄉應正確認識自身旅游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旅游市場帶來的機會與威脅,認識到萍鄉旅游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找出進一步發展的對策,使萍鄉旅游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而使旅游發展成為萍鄉市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萍鄉市人民政府.萍鄉市資源型城市轉型規劃[R]. 2009:3
[2]萍鄉市人民政府.萍鄉市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5) [R]. 201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