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臨汾市委黨校
筑牢民族復興夢的文化根基與價值支撐
李 琴
臨汾市委黨校
中國夢是一種崇高的價值追求、強大的精神激勵,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文化軟實力和核心價值的支撐。文化軟實力建設,核心價值觀塑造,弘揚和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這三者之間一脈相承,相互關聯、相互依托,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
民族復興夢;文化軟實力;價值支撐;優秀傳統文化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夢、文化軟實力及核心價值觀發表了一系列講話,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確理解和把握總書記講話的深刻內涵,充分認識文化軟實力建設,核心價值觀塑造及弘揚和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這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支撐作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去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提高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了專題學習,雖然這已經不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強調文化的作用,但是在政治局層面的學習中強調文化軟實力,并將此與全面深化改革聯系起來還是第一次,意味著"文化軟實力"將成為推進中國全面改革進程的關鍵詞和重要抓手。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好,對外可以贏得話語權、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親和力,為國家發展爭取更好的世界舞臺;對內可以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整個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任何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學會用兩條腿走路,一是硬實力,一是軟實力,物質硬實力落后,難免挨打失敗;文化軟實力瓦解,必然不打自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無不首先是因為以其主流價值觀和輿論為支撐的文化軟實力大廈的坍塌。歷史經驗教訓都說明,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民族強大、國家昌盛的重要支撐。
正是由于文化軟實力的重大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紛紛調整文化政策,制訂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高地”進行戰略競爭的同時,又在“文化高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與博弈。尤其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文化產業占據著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種強勢文化,構成了對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應屬美國的文化產業。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文化發展程度在世界范圍內首屈一指。美國文化產業已經占GDP的25%左右,其地位僅次于美國的軍事工業,并且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業。研究美國的崛起之路,不難發現,與其硬實力和軟實力平衡發展不無關系。
相比之下,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是個短腿和細腿。今天,雖然我們的文化建設已經出現了發展里程碑,但仍存在很大差距:如文化品牌建設欠缺導致吸引力相對較弱,相比較于美國的電影、音樂和其他文化產品,中國似乎沒有一個突出的享譽世界的文化品牌,世界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印象還很模糊并充滿了錯覺;再如中國價值缺乏世界聯系,中國的“經濟外交”與世界建立起一個以利益為基礎的緊密關系,但是政治和文化上對話的差距使得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缺乏一種穩固的價值基礎等。據首部研究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文化軟實力研究藍皮書》指出,我國文化軟實力相比經濟、軍事等硬實力仍“瘸腿”,我國軟實力不抵美國十分之一,“西強我弱”格局明顯。據世界統計,美國在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中所占的份額達到了43%,歐盟占了34%,剩下的23%去掉日本的10%,韓國的6%,還不到7%,而這不到7%的市場份額才是中國以及其他所有國家的。這和我們作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位的地位是很不相稱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軟實力的提升。
在當今這一全球化時代,要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增強國家實力,僅僅依靠經濟和軍事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政治、文化和道義力量。中國當前處于市場開放、觀念更新、社會轉型、文化重塑的特定歷史時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也甚囂塵上,回應這些聲音,必須依靠國家軟實力的提升。也只有這樣,才能向世界展現一個崛起的中國對于世界的正面意義,才能為順利實現國家現代化,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國際環境。
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只有被成功轉化的文化,才有可能構成軟實力,而成功轉化的關鍵就是價值的認同。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核心價值觀在文化中起中軸作用,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比拼,說到底是核心價值觀的較量,誰擁有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價值觀,占據道德的高地,誰就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獲得有力的話語權,并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綜觀近代世界五百年來先后崛起的九個大國,可以發現一條規律:大國崛起離不開精神崛起、思想崛起和文化崛起。這些崛起的大國都塑造了自己核心的價值觀、奮斗精神和文化創造。小國崛起同樣也是價值觀的崛起。新加波社會風氣、社會治安及國際競爭力在全球名列前10,有時甚至前3。新加波為什么小國大影響,小國大形象,核心價值觀就是其核心競爭力。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動機。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導致了中國價值的影響力仍然不足。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價值經常要遭遇西方大肆推行其所謂的“普世價值”的挑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依然有限。約瑟夫·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軟實力建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過度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忽略了所謂公民社會的價值,這嚴重限制了中國軟實力的發展。的確,在國際傳播時,我們既要重視中國獨特的文化資源,更要重視中國對世界以及全球治理的價值塑造與價值貢獻,因為在國際交往中,沒有理念溝通及價值貢獻,就很難被欣賞、被認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任時曾經說,中國不足為懼,因為中國只輸出電視機,不輸出思想觀念。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任時也說過類似的話,大意是一個不能輸出價值觀的國家,不能說它是一個強國。這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增強國家實力必須開掘思想活源,奉獻令世界肅然起敬、從中受益的價值觀新成果。尤其當前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紛繁復雜、社會思想的多元多變、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艱巨繁重,更迫切需要共識的凝聚、信念的認同、主導價值的引領和思想基礎的夯實。
提升文化軟實力,核心和靈魂是建強核心價值觀,建強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這個根基動搖了,我們民族的獨特標識就沒有了,我們的民族精神也堅持不住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種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價值體系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根基之所在,對于增強整個民族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黨和國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對接,無疑是一種連根養根的英明之舉,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如此,除了能夠提高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諧力,還會在全球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一步發掘并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經世致用,必將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當然,單憑深厚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積淀,是不足以在今天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更何況,中華文明還經歷了極其坎坷的命運。同樣,單憑全盤引進現代西方文化,也終究難免產生逾淮為枳之憂。如今,地球村里的文化愈加彰顯出奇妙的多元化。我們迫切要做的,正是發掘、闡釋并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通過將它與當代精神相結合,鑄造出強大的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并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我相信,我們只有立基于此才能文化自信,舍此別無他途,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總之,民族復興夢要以文化軟實力為根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要靠核心價值觀的塑造和建強,核心價值觀的塑造又必須立足于本國優秀傳統文化。不立足傳統,不會有民族特色,沒有民族特色就不會走向世界,不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就不會有一席之地,民族復興夢最終也難以實現,這其中的辯證聯系我們要牢牢記住。
[1]塞繆爾·亨廷頓,勞倫斯·哈里森主編:《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是如何影響人類進步》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版。
[2]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版。
[3]約瑟夫·奈:《軟實力》馬娟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版
[4]趙磊:《中國夢與世界軟實力競爭》,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版
參考文獻:
[1]王蔚,王世榮,何緯.自動校線儀的研制.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06,25(4).
[2]張毅剛.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劉海城.單片機及應用系統設計原理與實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李琴,副教授,臨汾市委黨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