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花
吉林敦化市秋梨溝鎮學校
小學語文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董愛花
吉林敦化市秋梨溝鎮學校
創新是靈魂,創新更是動力,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確定了中國在世界歷史中的輝煌地位。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中國人要實現中國夢,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自己的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努力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既: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交給他們一個創新的鑰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為學生搭建創新的階梯。
語文;培養;創新;意識
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創新是靈魂,創新更是動力,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確定了中國在世界歷史中的輝煌地位。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中國人要實現中國夢,做為一名教師應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貫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時時刻刻處在外部環境刺激的洪流之中,每天都會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事物和形象,這在學生身上更為突出。世界對他們而言是新奇而陌生,對無數未知領域,他們的腦袋里裝滿了問號,經常會產生“這是為什么”“那是為什么”等問題,好奇心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是推動他們積極地去觀察世界,展開創新思維的內部力量。陶行知先生指出“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定勝天,只在每事問。”也就是說,創新始于問題,沒有問題無從創新。語文教材文本內容豐富多彩,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文本中發現問題,對自然、社會、人生產生興趣,并能夠通過師生的探討和學習解決這些問題,在反復的追問與解決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對何以能夠成功的回答是:“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求問題罷了。”正是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對未知的東西不斷地進行探索,從而取得巨大的科學成就。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
想象是人們對頭腦中己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如果說創造力是人的智慧的最高表現,那么想象力則是智慧飛翔的翅膀。一個人創造性想象的參與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創造性想象在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活動中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通過豐富的情境來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比如在教學低年級小學語文時教師要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全面、仔細地觀察及運用圖片、影視、圖書、報刊、報紙、音像、掛圖等,使學生獲得豐富多彩的表象,從而為想象提供材料,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開展一些科技活動及創造性的文學藝術活動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和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浮現出比插圖上更具體更豐富更美麗的畫面。讓他們看了畫中的人,要想象他們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話,做了什么事。看了畫中的景,要讓他們能夠通過聯想從而讓靜畫變成動畫,讓無聲的畫變成有聲的畫。并進一步結合課文的具體生動地描述,把話外之音與畫中之景有機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們活躍地想象。再有,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去品味、欣賞好詞妙句、精彩片斷,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延伸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想象然后編出新的故事,長期在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對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大有裨益。
質疑,就是敢于懷疑。懷疑是學生發現的設想,是學生探索的動力。“小疑小進,大疑大進,”一個人只有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只唯新,敢于挑戰權威,才會有創造有發明有建樹。如果大科學家牛頓不對樹上落下又砸了他腦袋的蘋果發生質疑,他也就不會發現影響人類發展的“萬有引力”定律;如果伽利略不對權威發起質疑,就不會有“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著名實驗。可以說發現和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創造的前提,有時,發現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可以說沒有發現就沒有創造。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不能算是一個完美的好學生。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要靠精心設疑來激發學生的思想,并通過設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不但要在有疑問之處讓學生大膽地去發問,而且還要在看似無疑問處引導學主動生疑而發問。作為教者最好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考察和認識學生們的所思,所感、所言,所為,時刻鼓勵學生發現新問題,培養學生敢于不受前人和書本的束縛,勇于提出自己獨特見解的思維品質。
在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從一個問題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思考出各種答案的思維即求異思維,也叫發散思維。求異思維能夠使人的思維趨于靈活,是一種推測,想象和創造的思維過程,它能幫助學生克服解決問題時思路過于狹窄,掌握知識過于呆板的問題。發散性思維具有流暢、變通、獨特的三個特點。因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啟發引導學生對一個問題要從正向、逆向、側向、橫向、縱向等方面去思考,從平面、立體、宏觀、微觀、主觀、客觀多角度去思考,從而善于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教師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注意的是有些學生喜歡標新立異,通過這種表現顯示他思維的獨特性,這對于培養創造力將起著很好的催化作用。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這種性格特點和心理培養他們的求導思維,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續編《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時,學生從小羊被救、小羊遇難兩種結局,提出了頗有見解的種種原因,并且寫出了各種各樣不同構思的結尾。
總之,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個主戰場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進行創新教育,才會把中華民族鑄造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