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梅
河北省昌黎縣第四中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
張宏梅
河北省昌黎縣第四中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目標也在發生著改變。為了培養初中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思維教學方式作為基本的指導思想,對語文教學的思維能力培養方式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同時根據初中語文自身的一些性質特點以及初中階段學生應有的思維特點,主要研究了三種思維能力培養方式,并且根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提升;思維能力;研究
前言
通過眾多科學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人的思維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這就表明了思維在對學生的教育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上世紀中期開始,許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就提出了諸多思維培養的方法,并且已經研發出培養思維能力的一些課程:例如,美國著名的學者奧斯本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首次提出了頭腦風暴法,這種方法的提出提出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這種集體思維的方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風靡全世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新加坡總理在新加坡開展了構建思維型學校,創建學習型國家的教育改革,并且提出了教的更少,學的更多的改革理念。在香港回歸兩年以后在香港首先開舉辦了思維工程的項目,并且設立了諸多各種類型的思維活動以及工作室,可以通過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我國的著名學者朱智賢教授曾經明確的說過教育對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對思維的發展來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采用適合的教育方式,準確的把握好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有效的開發學生運算中的思維潛力,同時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我國著名的學者林崇德教授依據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同時經過多年的實踐,歸納出思維型課堂的教學理論,并且提出需要重視學科能力的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出現了教學改革的新階段,搭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已經逐漸的深入人心。從二十一世紀初期開始,我國也開始進行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且在改革中曾經明確的指出,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切實的改變被動學習、死記硬背以及機械訓練的狀況,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在課程改革十余年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行為出現了非常顯著的改善,教師變得更加重視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且從教學思維中喜歡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語文這一基礎學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思維體系,這些方式方法是語文思維養成的基礎。通常情況下來講,語文的思維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 分析與綜合
所謂分析就是將一個整體的思維分解成各不相同的組成,這樣可以對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這樣可以有效的揭示這個事物的本質。從思維的角度來看,可以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分析。這種思維方法能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首先,將整體分解成各部分;其次,分析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研究它們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部分發生相互作用的規律性。
3.2 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明確事物之間異同點的思維方法。其過程是先對觀察對象進行分析,分析觀察對象各方面的特征,再將觀察對象按其特征進行對比,得出哪些方面具有相同點,哪些方面具有不同點,從而鑒別觀察對象的異同。在語文教學中,可
以通過比較,找出表面上差異很大的事物之間的相同點,或表面上極為相似的事物之間的不同點。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比較可分為三類:一是類似比較,即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相同點;二是差異比較,即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不同點;三是系統比較,即全面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3 抽象與概括
抽象是指通過思維把某一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從眾多屬性或特征中抽取出來的思維活動。通過抽象,可以使人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抽象的思維特點體現在:要根據研究對象和問題的特點,在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撇開問題中個別的、非本質的因素,抽取出主要的、本質的因素。
3.4 聯想與想象
所謂聯想,就是因某人或者某物而想起與之相關的相似聯想是由與某事物或現象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產生新設想的思維活動;接近聯想是因事物之間彼此接近進而產生新設想的思維活動;對比聯想是指對于性質或特點相反的事物產生新設想的思維活動;因果聯想指對有因果關系的事物產生的新設想的思維活動。
3.5 語文思維的品質
思維能力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維品質反映了個體思維能力的強弱,是判斷一個人的智力層次(即正常、超?;虻拖?的主要標志。語文思維品質是指人們在語文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并表現出來的,能直接影響工作效率的個體智力特征,包括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獨創性五個方面。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是語言和思維的統一。思維能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是人們智力的核心。長期以來,我國語文教學只重視對于學生的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忽視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教師缺乏系統、科學的語文思維培養理論和方法。由于應試教育的束縛,語文教育變得越來越功利化、模式化,“滿堂灌”、“填鴨式”的語文教學隨處可見。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聚合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等語文思維能力。
[1]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
[2]王雅.初中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2(1):149—151.
[3]徐飛.國內外課堂互動研究狀況評述[J].國外外語教學,2005 (2):58.
[4]胡衛平.提高整體素質培養創新人才一談談“學思維”活動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提高整[J].中小學校長,2008,125(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