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婷南昌大學
從中外對比看我國檔案休閑利用的發展潛力
呂文婷南昌大學
國外對檔案休閑利用的集中研討始于2000年。十四年過去了,我國的檔案休閑利用情況仍然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通過對中外檔案休閑利用各方面情況的對比研究,發現我國檔案休閑利用中具備較大發展潛力的方面,指出不足。
檔案休閑利用;中外對比;發展潛力
縱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檔案利用工作,檔案館主要側重于為編史修志、落實政策及工作考察等方面提供檔案信息,而檔案休閑利用服務似乎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休閑利用正在慢慢融入我們的生活,而其實踐主要見于外國發達國家。筆者通過與國外檔案休閑利用情況的對比,總結出我國檔案休閑利用在服務形式、館藏內容等方面的發展潛力,并對應對措施進行了初步探索。
我國檔案休閑利用發展潛力大,從另一方面說就是由于它面臨的阻礙因素多,從而導致發展程度低。在眾多阻礙因素中,有些是根深蒂固的,是當代檔案工作者無法改變的。以下幾項阻礙因素可以說是大背景環境,它們深深影響著檔案休閑利用的發展。
1.歷史背景
西方資本主義時代的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無意識地在西方人的性格中種下開放張揚的種子,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一舉打破了封建神學思想枷鎖,鼓起了人們徹底擺脫傳統觀念而倡導理性思考的勇氣。因此,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歷史背景對現代檔案的利用方式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我國正與此相反,每個朝代的君王都視檔案如珍寶,嚴加看護,不許一般人接近,在朝代更迭之時,甚至出現焚毀檔案的現象。[1]在等級制度如此森嚴的年代,是不可能讓普通大眾去接近檔案,更別說利用檔案。
2.社會經濟環境
在西方,歐美國家的經濟總量、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都是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的。而在我國,雖然人均GDP達到6000多美元,但是收入差距過大,經濟發展極度不均。檔案的休閑利用需要完備的環境設施、發達的網絡檢索技術以及豐富的館藏資源,無一不與經濟掛鉤。因此在這種國情的限制下,檔案的休閑利用要在現階段大范圍推廣是不現實的,只能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展開。
1.服務舉措和環境設施
(1)開放時間和利用手續
西方國家檔案館的開放時間通常是休閑化的,館內常設的展覽基本是全年開放,比如英國國家檔案館的珍品展就常年免費對外開放。至于其他利用室也基本都是周一到周六進行正常開放。[2]而我國檔案館通常只在周一至周五開放,且每天開放時間一般為7個小時,如此短暫、不合理的開放時間安排,必然達不到普通群眾休閑利用檔案的需求。
國外對于公共檔案已經逐步降低了公眾利用的限制,除開展覽是面向全體民眾之外,在查閱利用年齡的手續辦理上,有需求的用戶已經很少感受到限制。但在我國查閱一份檔案,手續十分復雜。以某省檔案館為例,檔案利用者需要先填寫個人信息表,再到閱覽大廳的電腦上選擇需要看的檔案,經過前臺工作人員的人工審批之后才能拿到檔案。閱覽檔案的手續一經加入人工操作的成分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2)環境設施
人性化的建筑設計和完善的配套設施是吸引人們前來利用檔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檔案館大都建在寬曠的地方,四周綠樹成蔭,花草連片。……園內的樹蔭下,草坪旁,擺著一張張小圓桌和椅子,有一些人在那里小憩,聊聊天,喝喝茶或咖啡,顯得十分悠閑。”[3]試問我國哪個城市的檔案館能像上文中描述的一般美麗自然?低水平的設施和陰暗的環境只會將利用者拒于千里之外。
2.館藏內容建設
(1)實體館藏建設
無論是什么樣的利用方式,內容建設都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傳統的編纂利用方式之外,國外的檔案館也開辦各種展覽,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在我國,館藏單一是目前各級綜合檔案館的通病。我國檔案館的館藏結構不合理,呈現出文書檔案多、科技檔案和專門檔案少;公務檔案多,私人事務的檔案少的特點。普通群眾的檔案需求在檔案館得不到滿足,這讓檔案休閑利用工作舉步維艱。
(2)在線信息建設
國外許多檔案館開展的在線數字化展覽、教學使檔案館的休閑功能更加延伸。比如英國國家檔案館的網站上設計了虛擬檔案展覽,如“新千年檔案展覽”,將每一世紀的第一天展示出來。[2]國外類似的在線信息建設的例子還有很多,而縱觀我國檔案館,有效果的網上信息建設很少有人關注,這是我國檔案利用方面的一個缺口。
3.檔案工作者和利用者的檔案意識
(1)檔案工作者的檔案意識
我國較長一段時間把檔案管理看成是最重要的,認為檔案利用是次要的。檔案工作人員也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管理檔案,至于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則是僅僅滿足于“你查我找”的守株待兔的被動服務方式,忽略了利用的重要性。而在國外,他們很早就宣稱:“檔案的建立就是為了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職業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就依賴于檔案利用。”[4]
(2)檔案利用者的檔案意識
在美國,1986年修訂的《信息自由法》用“有權知道”標準取代了原來的“需要知道”標準,將檔案的利用視為公民的權利。[5]在這種政策的影響下,美國公民認為檔案如果不被利用就是去了其存在的價值。而我國檔案館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社會公眾拒之門外,久而久之,公民的檔案利用積極性不斷減弱。經調查,前來檔案館利用檔案的普通民眾大多是大學教師、碩博士生,也有少部分為處理糾紛而查找多年前檔案的私人利用者,為了放松身心前來進行檔案休閑利用的人幾乎沒有。再加之我國國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使得我國公民檔案利用水平普遍較低。
[1]楊保樂,姚明.我國檔案休閑利用的阻礙因素分析[J].黑龍江史志,2013,(3)
[2]楊柳.國外檔案休閑利用形式初探[J].黑龍江史志,2008,(2)
[3]李金海.休閑與利用融為一體的檔案工作——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考察見聞[J].浙江檔案,2002,(3)
[4]賀吉元.淺析中外檔案利用之異同[J].檔案學通訊,1998,(3)
[5]鄭玉梅.中外檔案利用工作之比較研究[J].黑龍江檔案.2012, (1)
呂文婷(1993-),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檔案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