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樂
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論婚姻關系的本質為契約
袁樂
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婚姻關系實質上是契約,婚姻關系中男女雙方所形成的“合意”體現了契約的本質,并且婚姻關系中自由與平等的原則體現著契約的基本原則,在目前的社會制度下,契約更符合婚姻的本質。
婚姻關系;契約;合意
19世紀末英國著名歷史法學派代表人梅因提出:“一切進步的社會運動就是從身份到契約”。在中國,婚姻也已經實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史尚寬曾說過:“從身份到契約,是婚姻制度史上的一大革命。”筆者認為,在一個和諧的社會制度下,可以說契約更符合婚姻的本質。
根據《合同法》第2條第1款的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第2款又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的法律規定。從這一條款可以看出:第一、婚姻涉及的更多的是人身關系,因此它應該適用其他的法律規定,但法律也承認了其本質上是一種協議。實際上,合同法與婚姻法之間是一般法和特別法的關系;第二,婚姻和手癢、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一樣,是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婚姻關系與契約的相似之處,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婚姻關系體現了契約的一般原則,即自由與平等。我國《婚姻法》第2條規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第5條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這一條款反映了了婚姻自由原則,使得非法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禁止。《婚姻法》第9條規定:“登記結婚后,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這也體現了婚姻關系中蘊含著契約雙方平等的原則。
除此之外,像婚姻自由原則、一夫一妻制原則、男女平等原則、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原則以及實行計劃生育原則這些婚姻的基本原則和契約的一般原則相對應,即自愿原則、平等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等等。可以看出,婚姻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契約的基本原則大體上一致。
契約的主體是指契約雙方的當事人,具有特定性,債權人只能向特定的債務人基于契約提出請求,契約債權也只能對抗特定的債務人,因此契約債權是一種“對人權”,它與能夠對抗一切不特定的第三人的物權是有區別的。同時,婚姻關系的主體是指依法享有婚姻家庭法規定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的當事人。在婚姻關系中,因結婚行為而產生的夫妻法律關系,主體為夫和妻;基于出生事實產生的父母子女法律關系,主體為父母和子女;依據收養行為而產生的擬制血親父母子女關系,主體為養父母和養子女。可以看出,契約關系和婚姻關系的共同點在于主體都具有特殊性,不涉及無關的第三人,并且權利義務關系僅發生在特定的主體之間。
現代社會中,男女之間的地位平等,可以獨立地進行意思表示,此時婚姻中的“合意”與契約中的“合意”相契合。契約因當事人相互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當事人自己一方受其約束,并同時借此而約束另一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自愿,且達成一致,契約就能夠成立。
在婚姻締結方面,男女雙方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決定去締結婚姻,缺少任何一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均無法締結。婚姻關系中的男女雙方處于平等地位進行協商,處理婚姻存續期間他們之間的財產關系和婚姻關系。在婚姻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男女雙方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然承擔一定的義務。就協議離婚來看,男女之間可以進行平等協商,意見一致即可解除婚姻關系。就判決離婚來看,我國《婚姻法》第32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這體現了婚姻契約雙方處理婚姻關系的合意。
契約的效力可分成有效、無效、可撤銷和效力待定的契約。婚姻的效力分為有效、無效和可撤銷婚姻。有效契約的要件為:第一,契約當人必須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第二,意思表示真實;第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有效婚姻的要件主要有:第一,必須達到法定婚齡,我國《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歲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這與契約的當事人必須是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相對應的;第二,男女雙方完全自愿,這同樣體現了婚姻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第三,禁止有配偶者結婚,禁止一定范圍的血親結婚和禁止有一定疾病的患者結婚,這與契約法規定的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其本質都是一致的。
契約終止的事由分為兩類:一是根據當事人意思所產生的事由,如契約的合意解除;債務的相互抵銷;債務的免除;債務的提存。二是法律規定的事由,如法定的解除,債務的混同。同樣,婚姻終止的事由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離婚而終止,離婚指婚姻關系當事人在生存期間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法律行為,離婚,也是依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意思所產生的事由;二是因配偶一方死亡而終止。兩者終止的事由一一對應,因離婚而終止的婚姻關系對應于契約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因為離婚就是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同樣,因配偶一方死亡而終止的婚姻關系對應于契約中法定事由的發生,這些都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有相似之處。
[1]張凱麟.婚姻契約性的比較研究及其對完善――我國《婚姻法》的意義與啟示[J].法制與社會,2010(8):55-56.
[2]夏鳳英.論婚姻是一種契約[J].法學家,2001(2):78-82.
[3]徐佩佩.婚姻關系的契約性[D].吉林:吉林大學,2010
[4]李育紅,孟慶保.關于《婚姻法》所規定的婚姻家庭關系契約化的剖析[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2(3):31-34.
[5]康娜.論婚姻的屬性――以關系契約為視角[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0(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