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美
首爾大學
青少年問題行為習慣的影響因素分析與社會工作服務介入
張玉美
首爾大學
青少年問題行為習慣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了解青少年的服務需求并解決相關的問題行為,不僅關系到青少年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本研究立足于“人在情景中”理論,運用社會工作中定量分析的問卷調查對青少年的社會工作介入模式做了理論和實踐探索。通過對社會工作介入問題青少年的影響因素分析,介紹了問題青少年的特殊性,并提出適合社會工作介入問題青少年的服務途徑,為構建本土化的社會工作方法和更好的介入問題青少年提供實踐支持。
青少年;問題行為;服務需求;社會工作介入
青少年問題行為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由于復雜多變的家庭因素、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同伴群體以及青少年自身影響因素的相互作用,青少年行為問題日益嚴峻。對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注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緩和家庭矛盾、減少社會沖突,使得青少年走向正常的社會化發展的道路提供專業支持和幫助。另一方對于發展我國社會工作事業,擴充社會工作的實踐和理論寬度,增進社會工作的本土化、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工具和統計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采取了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設計并發放了了《青少年行為習慣的影響因素分析》的調查問卷,獲得第一手資料,為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調查問卷中使用的調查工具有家庭組織、家庭恢復力(家庭觀念、家庭優勢、溝通方面)、生活質量、社會支持、行為習慣等主要變量。經過檢驗,以上變量的信度系數分別為0.795,0.782,0.823,0.881,0.866。說明問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都比較好。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統計分析方法有:頻數(M)、百分比(%)、標準差(SD)、信度分析、相關系數(r)分析等。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20歲以下的青少年。實際發放問卷為160份,經過篩選,確定144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約為90%。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征中,女性87人,占60.4%;男性57人,占39.6%。年齡最小13歲,最大19歲,其平均年齡為16歲(SD=1.228)。所在年級,初中占44.4%;高中占55.6%;家庭經濟狀況,富裕的占22.2%;中下的分別占22.9%,54.9%。主要撫養人為父母雙方的占96.5%,由父母一方或祖父母撫養的占3.5%。
(一)青少年問題行為習慣的一般趨勢
此次調查的144個樣本反映出,玩網絡游戲、網上聊天、過度使用手機(收發短信、照相、聊天等)的平均值在所調查的問題行為習慣中所占比重較大,因此本文將就本次調查中問題較為突出的三項行為習慣作為后文研究的重點。
(二)青少年問題行為習慣影響因素變量的一般趨勢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的家庭組織、家庭恢復力、生活質量、朋友支持、學校支持的值相對較高,高于3.89的平均值。由此可得出結論,以上自變量對青少年的問題行為習慣有較大影響。
(三)青少年問題行為習慣與相關變量的分析結果
1.青少年玩網絡游戲的行為習慣與相關變量的分析結果
通過對青少年玩網絡游戲的問題行為習慣及其相關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得出結論:青少年玩網絡游戲的行為與性別呈現負相關,與年齡、年級及家庭經濟狀況呈正相關,即女性玩網絡游戲的行為較男生少,年齡越大玩網絡游戲的行為越嚴重,高年級同學較低年級同學出玩網絡游戲的頻率大,家庭經濟狀況越好越容易玩網絡游戲。
2.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習慣與相關變量的分析結果
通過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行為習慣及其相關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得出結論: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與性別、家庭組織、家庭恢復力呈負相關,與年齡、年級呈正相關。即男生過度使用手機的現象比女生嚴重,而且年齡越大(高中生比初中生)該問題行為越嚴重。家庭組織結構越完善玩網絡游戲的可能性越小,家庭恢復力良好的家庭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的可能性小。
3.青少年網上聊天的行為習慣與相關變量分析結果
通過對青少年網上聊天的問題行為習慣及其相關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得出結論:青少年網上聊天與家庭恢復力、生活質量呈負相關,即家庭恢復力越是良好網上聊天的行為越少,生活質量越好的家庭網上聊天的行為越嚴重。
在復雜變遷的社會中,青少年自身的發展難免會出現某些障礙,社會工作者針對青少年的問題和需求,采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將個人、家庭、社區、社會作為一個系統來看待,能夠更有成效地幫助青少年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建立本土化的家庭社會工作開展模式。通過認知行為治療法和家庭結構治療法,完成對家庭組織和家庭恢復力的構建,增強家庭對青少年的支持,以減輕青少年的具體問題行為。另一方面,社會工作可以依托學校、社區開展青少年教育普及活動。通過社會工作可以進一步開發青少年的潛能,引導青少年自主地解決問題,適時給予青少年以社會性支持,對于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1]譚蘭.養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為預防與矯治的路徑選擇,(教育探索,2006年第一期)
[2]趙秀娟.社會工作介入網癮青少年的服務模式研究,(湖南師范大學,10542)
[3]尤君志.初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東北師范大學,10200)
[4]閔征,青少年行為問題與影響因素,(河南警察學院學報,第22卷第3期)
[5]費梅蘋,偏差青少年邊緣化過程的互動機制及行為邏輯研究,(社會科學2020第2期)
[6]Federation of Child Welfare,Division of 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s.Lama,Gyanesh.2012.“Global Poverty-Local Problem:InstitutionalDeterminantsof Poverty among Indigenous Peoples in Nepal.”PhD diss.,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張玉美,首爾大學(學生)。